(胡蓓蕾籽)“十年禁渔,共护长江......”7月21日,生科院“生生不息,‘职’引未来”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交流学习。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刘兴、副研究员高欣、人事教育处副处长廖彩萍,生科院党委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昌森栋以及全体实践团成员参加本次座谈。
刘兴为实践团成员们讲解有关“鱼类耐低氧和抗病的遗传基础与新品种培育”的研究报告。刘兴说道:“鱼类病毒病的发生给我国水产养殖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鱼类病毒病的防控也是我国水产养殖业亟待解决的重大难题。”刘兴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向成员阐述鱼类抗病毒免疫反应的调控机制。他还表示,筛选与鉴定调控鱼类抗病毒免疫反应相关的基因,可为鱼类抗病新品种的培育提供获选分子靶标。
“受拦河筑坝、水域污染、过度捕捞、挖沙采石等因素的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化,白鲟、白鱀豚均已消失不见,中华鲟、江豚已达极度濒危状态,‘四大家鱼’资源大幅衰减......”高欣以介绍长江中拥有的鱼类资源为开头,向成员们讲解“十年禁渔背景下的长江鱼类保护”的报告。同时,高欣也为成员们解答了“为何是‘十年禁渔’?”的疑问。他表示,以长江主要的经济鱼类——四大家鱼为例,四大家鱼的性成熟年龄一般为3到5年,连续10年禁渔,可以有2至3个世代的繁衍,这样有助于长江水生生物资源数量成倍恢复。
实践团成员张雪感叹道:“通过这次的学习,我深刻认识到保护水生生物,保护生态的重要性。报告中所展示出来的我们对于自然环境的破坏真的让我大吃一惊,不论从研究方面还是生态保护方面,科研人员都在为保护水生生物努力。而我们也应不断学习,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