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荣斌 徐红婵)为传承襄阳诗词文脉,探索数字技术与传统文化的创新融合路径,7月8日,电子信息学院“芯火燎原”实践团走进襄阳市博物馆,开展“诗韵襄江——孟浩然诗词文化探秘”主题实践活动。
展厅内,“襄阳诗词墙”铺展开来,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中“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的诗句尤为醒目。实践团成员举起AR导览镜扫描墙面,镜中随即流转出《春晓》《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等诗篇的创作背景。“‘气蒸云梦泽’写的不仅是洞庭,更藏着襄阳的水系脉络。”讲解员话音刚落,全息投影便将诗中壮阔水景投射于空中,成员们伸手触碰光影里的“云梦泽”轮廓。
智能化诗词闯关区里,互动屏亮起《早寒江上有怀》的诗句碎片。实践团成员周俊滑动屏幕重组着诗篇,完成时随即跳出汉江实景图,并需从中找出“木落雁南度”的对应意象。不少游客跃跃欲试,想挑战一下这趣味盎然的“诗词闯关”。
数字画板前,成员们输入《耶溪泛舟》“落景余清辉”的诗句,笔触轻点间,水墨风格的溪渚风光渐次晕染。“拖动光影滑块,能看见夕阳在画里移动。”实践团成员王长鑫说道。
虚拟体验区,成员们纷纷戴上设备“步入”唐代襄阳城。行至鹿门山场景,《夜归鹿门山歌》的吟诵声响起,空气中飘来松木清香。“‘岩扉松径’的幽静,这下真的感受到了。”成员刘阳子孑说道。博物馆负责人称:“孟浩然的诗是襄阳的文化印记,数字技术让这份印记更鲜活。”
据悉,实践团将整理此次体验素材,制作“诗词漫游手册”,让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也能触发诗韵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