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家翔 吴宇童 胡国庆)7月17日上午,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建设学院赴杨寨镇“慧眼瞰今测绘乡村古建,星火撷红助力乡村振兴”实景三维数据赋能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城建学院建筑与规划系教授兼团队指导老师肖霄和团委书记兼2023级辅导员夏锦萱的带领下,赴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市杨寨镇丁湾村开展走访调研。一入村,团队成员便从整洁的街道,修缮良好的房屋,感受到“三金模式”的实效——这份“土地租金+务工薪金+入股股金”的收益清单,正让乡村振兴的成果看得见、摸得着,成为托起村民幸福生活的“增收密码”。
丁湾村的“钱袋子”,曾是村民心中的“难心事”。过去土地零散抛荒,村民要么外出务工“顾不上家”,要么守着薄田“赚不到钱”,不少家庭面临增收无门,致富无路的困境。随着丁湾村自己的企业——湖北鑫沄高科技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落户,“三金模式”应运而生:村民把土地流转给企业得租金,到企业务工拿薪金,以土地入股分股金,这样的政策彻底打破了传统农耕的收入局限。
面对团队成员叶科关于“收入变化”的询问,在鑫沄公司加工厂工作的村民李明华算起了明白账:“家里5亩地流转给公司,每年租金3000元;我在车间上班,月薪3000多元;年底还能拿到合作社的入股分红,一年下来比以前外出打工挣得还多,关键是能照顾老人孩子!”实际上,像李明华这样的受益者不在少数,“三金模式”已带动200多户村民实现稳定增收,让“守着家乡也能过好日子”从期盼变成现实。
团队成员在村里实地走访,详细了解“三金模式”的运行细节:公司流转的3000亩土地中,1800亩花生地为加工厂提供稳定原料,500亩太空莲、700亩软籽石榴基地形成特色种植产业链,土地租金按年足额发放;加工厂从原料分拣到成品包装的各个环节,优先雇佣本村村民,岗位覆盖田间管理、生产加工、物流配送等,让村民“务工不出村”;村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年底按收益分红,真正成为产业发展的“股东”。这三重收益相互叠加,让村民与产业发展深度绑定,共享发展红利。
“‘三金模式’的核心是让村民成为乡村振兴的参与者和受益者。”肖霄在调研中强调,“它通过利益联结机制,把企业发展、土地效益与村民收入紧紧绑在一起,既激活了农村资源,又凝聚了发展合力,为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提供了鲜活范例。”团队成员吴宇童深有感触地说:“看到村民们靠着自家地,在家门口就能稳定增收,我真切体会到“产业兴则百姓富”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