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成瑶 宗晓曦 董先伟)“这个渡槽啊,是当年武警部队过来援建的,就是为了方便我们灌溉哩!如今国家要修建东水西调工程,我们决不能含糊。”站在横跨公路的渡槽下,茶林村村民瞿爱国指着眼前东水西调工程的工地,坚定地说道。7月20日上午,在东水西送重大水利工程规划线路途经茶林村的关键节点,这座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因渡槽工程得以存续的村落,以一场“主动拆移、全力配合”的集体行动,诠释了“小家让大家,青山向国家”的深厚情怀。
据当地村民介绍,茶林村大湛家湾渡槽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用于引霞家河水库之水灌溉农田。虽然如今已经废弃,但当年武警部队援建渡槽所体现的警民鱼水深情,至今仍让茶林村人铭记于心。
距离渡槽修建已逾六十载,在国家的持续帮扶下,茶林村早已告别缺水的历史。如今的村庄,农田里水稻、芝麻、花生生机盎然,水塘星罗棋布,灌溉水渠四通八达,村民生活日益美好。
然而国家西部仍有广大地区饱受干旱困扰。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家启动东水西送工程。茶林村作为工程途经点,面临农田与道路被占用的情况。据村干部介绍,当初勘测队进村协商时,许多村民虽难舍故土,但得知这是惠及西部缺水地区的国家大计时,茶林村人毅然接受土地征收,将祖辈耕耘的土地奉献给国家。
“要说舍不得嘛,那是肯定的。可我们当年也是靠着国家这个大家庭的兄弟姊妹相互帮衬,才吃上水、浇上田。现在家里其他兄弟姊妹有需要,我们这几块田就该拿出来。”被征用土地的村民瞿秀兰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为降低村民损失,村两委积极落实国家政策,协助村民申领各类补偿。村党支部书记瞿晓鹏多次带队入户做村民的思想工作,全力协调推进工程。如今东水西调工程得以稳步实施,离不开茶林人对国家建设的鼎力支持。
夕阳下,水田中的稻苗在微风中摇曳生姿,远处施工机械正有序作业。茶林村的袅袅炊烟与工程建设的轰鸣声交织共鸣,谱写着一个小村庄与国家发展跨越两个世纪同频共振的动人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