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怡云 张颖)为落实学校“十四五”人才培养专项计划中“多样化”人才培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我院开展多种兴趣类课程,3月23日星期四晚上,我院邀请艺术与设计学院实验室主任刘志强于11A417教室开展第一堂书法类兴趣课程。
刘志强为学生介绍了书法的根源、汉字的形体、书体的演变过程,并展示了一系列书体类型并逐一进行讲解,带学生欣赏历代出色的书法作品——会稽山中王羲之尽兴书写的《兰亭集序》,大唐盛世颜真卿的碑文《多宝塔碑》,宋徽宗瘦金体代表作《秾芳诗帖》。“南北朝碑书字体劲键而庄茂,天然自成,风格妍丽;唐朝书法众派纷呈,欧阳询筋骨外露;虞世南内敛柔和;张旭、怀素行书癫狂豪放。”在介绍完书体后,刘志强讲述了王羲之王献之的故事,在场所有学生都被书法的魅力所深深吸引。
刘志强不单单是简单地介绍书法以及写法,还分享了他对于书法作品的思考与评判。在谈到欧阳询的几幅作品时,刘志强认为欧阳询年轻时书法风格严谨工整,平正峭劲;到了中年时期,则变得中实饱满,闭塞感十足;而老年时期风格则发生巨变,让其怀疑这些作品是否出自同一人之手。“对于书法,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欣赏的层面,还要经常保持思考,这才是为人之师所传授给学生的最重要的东西。”刘志强说。
在讲述书法实践方面时,刘志强认为没有必要刻意去模仿其他人的风格。“适合自己的、能让自己感到舒服放松的握笔、行书方式才是最好的方式,临摹王羲之的字帖不会让你变成王羲之,只有自己悟到王羲之的风格,并用自己最舒服的方式写出的字才是属于你的最好的字。”他表示。
香涛经管2201班刘熠课后感慨:“本次兴趣课,我学到了以前从来没有学了的知识,了解了书法的起源和发展,也看到很多大家的作品,让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