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子兴 姜泊远)为了感受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文化的发展,响应思政课程融入“社会大课堂”的要求,4月6日,我院思政课研讨分队前往武汉市武昌区紫阳阁进行汉剧相关文化的参观学习。
“抗日战争爆发后,汉剧艺人参加抗日救亡活动,成立了汉剧流动演出队,1962年建立了武汉汉剧院。”参观一楼汉剧服饰时队员王忠良向小队其他成员介绍道。“大靠”“虎皮甲”“抱衣”等汉剧戏服让不少游客驻足观赏,研讨分队成员也通过服饰展览柜旁的介绍牌了解了不同服饰对应的角色以及性格,王忠良以《天水关》郭洪春饰演的姜维这一角色解释了“虎皮甲”的适用场景。
1950年代吴天保批示的武汉汉剧团支出证明单、1950年代汉剧剧目研究相关文献、唐静萍介绍抗日宣传队的手稿以及1977年的《金沙江畔》等尘封在展览柜中的泛黄纸张记录着汉剧曾经的辉煌。研讨队队员蒋子兴留意到在墙角的旧报纸中报道了1962年武汉汉剧院建立的事件以及董必武的赠诗“京昆登大雅,秦越奏清平。尊重吴陈派,宏宣江汉声。”
蒋子兴联想到思政课程中关于这一时期我国文化发展的记录,便与同行队员进行了讨论。“毛主席在195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及在艺术问题上要‘百花齐放’。”蒋子兴结合思政课知识说道,并合理推测当时汉剧繁荣发展的原因。“第三届全国人大会议上也说明了要在思想文化战线上把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队员刘宇进行补充,同时他分享了自己关于改革开放对汉剧发展影响的想法。
“今天在紫阳阁实地考察汉剧历史渊源令我收获颇深,我们研讨分队之后也会参观其他馆藏地进行学习。”队员姜泊远在参观结束后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