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粤港澳大湾区迎来一场体育与人文交融的盛事。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于11月9日在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隆重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开幕式并宣布运动会开幕。这是全运会首次由粤港澳三地联合承办,不仅展现了我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更成为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彰显“一国两制”制度优势的重要窗口。
本届全运会以“激情全运会,活力大湾区”为主题,开幕式上粤港澳三地同步升国旗、唱国歌,岭南文化元素与现代化城市地标交相辉映。会徽由三地代表花卉组成同心礼花,奖牌设计融入港珠澳大桥“同心结”意象,寓意三地同根同源、交融互通。体育赛场上,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相得益彰。34个竞技大项和23个群众赛事活动项目,既展现了运动员的拼搏精神,也体现了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例如,公路自行车男子个人赛首次实现跨境无障碍通行,选手6次穿越珠海、澳门、香港而无感通关,依托无线射频、人脸识别等技术实现“零延时”通关。这一创新是粤港澳三地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的生动实践,为大湾区基础设施“硬联通”和制度“软联通”提供了示范。
全运会的综合效益远超体育范畴。赛事期间,粤港澳推出“竞赛动线即文旅路线”,将19座办赛城市的体育场馆与文化旅游资源串联,形成“赛事+珠江夜游”“观赛+海岛游”等融合业态。这种文体旅协同模式不仅拉动消费,更促进产业升级。据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达3.67万亿元,年均增速10.3%,体育产业正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然而,大湾区协同发展仍面临挑战。三地社会制度、法律体系、市场规则存在差异,需进一步破除要素流动壁垒。例如,跨境公共服务衔接、专业资格互认等领域仍需深化合作。本届全运会的成功经验表明,以共同目标为引领、以技术革新为支撑、以制度创新为保障,能够有效推动区域协同从“物理叠加”迈向“化学融合”。
十五运会已落下帷幕,但大湾区建设的征程仍在继续。这场体育盛会证明,通过凝聚共识、创新机制、深化合作,粤港澳大湾区不仅能打造国际一流赛事,更能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示范作用。未来,三地需继续弘扬“同心同源、同梦同圆”的全运精神,将赛事成果转化为长效合作动力,为区域协同发展注入持续活力。(调研部 唐雨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