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
    他山之石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中山大学:小切口久久为功 办实事持续用力 ——人力资源管理处多措并举提升人才服务质量
    发布时间:2021年06月17日 00:00 发布者: 浏览次数:

    (杨晓萌 于洋 李芷莹)近年来,学校人才工作蓬勃发展,人才队伍已成规模,学校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创新人事人才工作机制,切实推动小切口、大改革、办实事的有机融合。

    “一站式”服务小切口,推动人才管理服务体制大改革

    学校打出人才引进“服务保障”组合拳,从人才入职“一站式”服务,到入职后的教学、科研、培训、住房、交通、子女上学、医疗保障等各个方面,呈现出治理能力现代化、服务保障高质量的新气象。

    学校人事人才部门长期以来坚持“关心人才、爱护人才、成就人才”的理念,从人才服务细节抓起,长期坚持,探索人才服务的“规定动作”与“灵活运用”机制。人力资源管理处通过机构改革,进一步理顺机制体系,组建“人事服务中心”,公开办事内容和程序,明确办结时限,安排专人跟进协调引进人才各类事务办理,协助引进人才办理入职手续、安排住房、薪酬启动、科研平台建设、子女入学等手续。新引进的人才只需到校办理一次必要手续,规避往返多部门办理手续的环节,以集约式的管理服务,让人才少跑路、少走弯路,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报到服务体验。

    人才入职“一站式”服务(来源:人力资源管理处)

    “常态化”宣传引导小切口,形成持续用力办实事机制

    秉承信心引人、事业引人、平台引人、待遇引人的理念,学校人事人才部门充分运用学校和部门的官网、官微以及“中大人才招聘”小程序等新媒体,及时围绕学校对人才的配套支持、服务保障等相关政策内容开展矩阵式宣传。人事人才公众号编制推送服务类“干货”信息,涵盖医疗健康、子女入学、校内资源等“衣食住行”全方位的内容,为人才提供便捷、智慧和“走心”的服务。

    人力资源管理处宣传矩阵(来源:人力资源管理处)

    人事人才部门陆续编印《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人才工作生活指南》《中山大学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生活指南》《中山大学专职研究人员工作生活指南》《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人才基本启动费使用指南》等指南手册,帮助各类人才熟悉保障政策、适应学校工作生活;编印《专职科研人员申报项目年历》《博士后研究人员申报项目年历》,指导专职科研人员科学合理规划项目申报,助力青年人才成长拔尖;编制《人事人才工作百问百答》手册,解答入职、考核、晋升、福利、人事管理等人事人才十大类业务常见问题,推动人才快速启动工作,快速履职尽责、发挥作用。

    人事人才部门编印的指南手册(来源:人力资源管理处)

    目前,学校对新引进人才的宣传引导已形成“常态化”机制,既有力地推动新引进人才对大学职责使命、办学理念与制度文化的理解融入,也形成了切实关爱人才、持续用力为人才办实事的机制,推动了人才服务的高质量发展。

    “强根基”精准培育小切口,助力人才成长拔尖大成效

    学校党委重视青年人才的培养与培育,注重前瞻性的布局谋划与系统性的顶层设计,以“强根基”为着力点,不断强化人才发展的精准培育,助力人才发掘潜力、成长拔尖、脱颖而出。学校人事人才部门结合现有师资队伍结构、水平和特点,不断健全符合目标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积极搭建平台、打通路径,谋划实施“传帮带”、“团队指导”和“青年正高”等硬招实招,帮助优秀青年人才成长。学校组织、人事、科研、教务等职能部门发挥协同联动作用,以大项目攻关为牵引,以大平台建设为支撑,以大团队孵育为核心,鼓励协同攻关、聚焦关键技术,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

    夯实思想根基,大力加强人才思想政治教育与师德师风培训。学校组织青年人才赴延安、井冈山等地开展红色教育;组织开展“不忘初心家国情、牢记使命边疆行”喀什专项计划,培训各类骨干人才,拧紧了青年人才思想“总开关”,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家国情怀。学校建立师德建设委员会,构建师德师风建设制度体系,着力强化师德师风教育培训与思想引导,大力倡导“都做好老师、争做优秀老师、追求当卓越老师”的价值追求和宣传教育,激励督促青年人才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 “大先生”。

    筑牢业务根基,着力探索青年人才成长拔尖的专业能力培训。学校定期举办各类专职研究人员业务培训,如博士后科学基金申报培训会等,训练专职研究人员的问题意识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举办青年学者学术沙龙,为在校青年学者搭建干事创业平台,促使引进人才尽快融入科研,提升人才协同作战解决科研问题的能力。

    学校着力培植好人才成长的沃土,让人才成长根系更加发达,让人才能够拔尖的根基更加扎实,为青年人才创造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发展条件;让青年人才培育,契合于“立德树人”根本使命、契合于“双一流”建设目标、契合于中国教育能够培养大师的自信,实现助力人才成长拔尖的大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