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梦怡 姚刚)为发展人工智能,推动外国语学院创新发展教育,4月21日下午,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康志峰教授于外国语学院42305会议室以“人工智能驱动下的翻译研究:机遇与挑战”为题进行了学术交流。讲座由院长李金云主持,宋红波、陈尧、吴万伟、肖志清等硕士生导师以及学院全体翻译硕士研究生聆听了讲座。
康志峰以“翻译发展应当‘开门’还是‘关门’”的辩证思考切入主题,围绕人工智能时代翻译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展开深度探讨。“当前AI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构翻译生态,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既带来了效率革命,也引发了学术范式的深层变化。”康至峰说道,“面对这一历史性转折,翻译教育需要突破地域局限与思维定式,以开放姿态构建国际化的学术视野。”
“学术研究不应局限于小国寡民,更不可闭门造车。”康志峰指出,翻译作为跨文化交流的桥梁,其学术生命力源于文化间的对话与碰撞。他强调要建立具有国际视野的开放性思维,树立技术赋能人文的跨界思维。针对教育教学中的具体挑战,康志峰提出PTR(Practice-Teaching-Research)育人模式,强调通过实践能力培养、教学体系革新与学术研究深化的螺旋式提升路径,为应对技术变革挑战及推动外语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操作框架。
在互动环节,与会师生围绕翻译教学与研究的前沿议题展开探讨。康志峰结合自身研究成果与教学经验,对师生的问题进行了认真解答,在场师生深受启发。
李金云总结道:“康志峰教授立足学术前沿的深度剖析,为人工智能时代翻译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极具价值的理论框架与实践路径,本次学术交流对推动学院学科建设具有重要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