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宇泽 陈蔓)为深入贯彻科普教育理念,点亮儿童心中的航天梦想,激发他们对浩瀚宇宙的探索热情,7月4日,机械学院“卓越匠心,青春筑梦”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队赴荆州市公安县马鞍山村童伴之家开展 “从‘东方红’到中国空间站”志愿科普活动,带领孩子们领略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在他们心中种下探索宇宙的梦想种子。本次活动由队长杜秉朔带领,实践成员积极参与。
活动伊始,主讲人张宇泽以中国古代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等神话故事作为切入点,阐释古人对浩瀚宇宙的浪漫想象与探索渴望。随后,他通过图文、视频等形式,系统介绍了中国航天事业自“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以来的发展历程:从1970年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到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实现载人航天,再到嫦娥探月工程、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等重大项目的实施,完整呈现了中国航天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奋斗历程,让学生们直观感受中国航天事业的伟大成就。
在讲解中国航天发展历程时,张宇泽特别介绍了我国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学卫星。 学生们对这些高科技卫星充满好奇,纷纷举手提问:“‘墨子’号名字的由来是什么?”“‘悟空’号真的能找到暗物质吗?”现场互动氛围热烈。
在手工制作环节,队员指导学生们利用纸杯、木棍、皮筋等常见材料制作弹射火箭模型。孩子们按照步骤,依次完成火箭主体搭建、支架固定和弹射装置安装等步骤,并结合自己的喜好,为纸杯火箭加上花纹和装饰。学生们自发组织起比赛,他们对比着火箭弹射的高度,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装。
活动结束后,杜秉朔表示:“未来我们将继续开展此类科普活动,创新活动形式,发挥专业优势,助力航天知识在青少年群体中的普及推广,为培养科技创新后备力量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