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秉朔 胡搏雅)为激发青少年的科学探索兴趣,解读历史中的科学智慧,7月4日上午,机械学院“卓越匠心,青春筑梦”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队支教组于黄山头镇马鞍山村开展了一堂“历史上的科学谜题”主题课程,由队员邬钰泷主讲,带领当地小朋友探寻古今科学难题的破解之道。
课程以“人类如何突破认知局限”为主题,邬钰泷通过动画短片展示阿基米德“王冠之谜”、张衡地动仪原理等历史典故。“为什么两千多年前的人能想到用浮力测密度?”他以互动问答形式,引导小朋友思考古代科学的精妙智慧。课程特别设置“中国古代科技成就” 板块,用模型演示司南指南原理,对比郑和宝船与同时期欧洲帆船的构造差异,系统梳理《天工开物》中记载的冶金、制瓷等工艺。
实验环节,邬钰泷组织小朋友分组还原“曹冲称象”场景 —— 用塑料盆模拟船身,通过加减砝码测量“大象”重量。小朋友罗宇航在记录数据时发现:“这个实验和课本里写的一样,浮力大小真的等于排开水的重量!”此外,邬钰泷还对课程设置了 “谜题挑战” 环节,要求孩子们用竹筷、棉线等材料制作简易“浑天仪”模型,作为额外动手作业。
课程尾声,实践队向小朋友们赠送《科学史话》绘本与实验记录手册,并布置了“家庭科学谜题收集”任务。本次活动的指导老师席厚杰表示:“历史上的科学谜题本质是人类好奇心的结晶,希望通过课程让孩子们理解,科学探索的本质从未改变。同时,我们后续将开展‘机械史话’系列课程,将古代水排、筒车等机械装置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具模型,持续挖掘历史中的科学教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