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爱盟)卢沟桥的枪声虽已远去,但历史的回响始终在青年心中激荡。2025年7月 7日,正值七七事变 88 周年纪念日,武汉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山水梦行” 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双利村开展七彩假期暑期托管班活动期间,与两位老党员 —— 入党54年的万承玫和入党45年的退伍军人孙同志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这场特殊的采访,成为了一堂 “行走的党课”,让红色基因在青年与老党员的互动中熠熠生辉。
万承玫老人曾是一名基层医务工作者,她以半个多世纪的党龄诠释了 “奉献精神” 的深刻内涵。面对青年学子,她语重心长地说:“知识改变命运,能吃苦方能成事。” 孙同志则以军人般的坚毅寄语青年:“自立自强,一代更比一代强。国家的发展需要你们用智慧和汗水接力奔跑!” 两位老人的话语,既是对历史的回望,更是对未来的嘱托,让在场的志愿者深受震撼。
采访中,团队成员李宇轩记录下老党员的手写笔记,泛黄的纸页上 “为人民服务” 五个字力透纸背。青年志愿者们纷纷表示,老党员的 “抗争精神” 与 “奉献精神” 正是当代学子最宝贵的精神养分。团队成员李宇轩感慨:“万奶奶提到的‘吃苦成事’,让我想到我们团队在长江流域调研时,面对复杂水质数据反复测算的坚持。守护绿水青山,正是新时代的‘抗争’。”
从历史亲历者的故事到青春传承者的实践,这场 “行走的党课” 将红色精神转化为具体的行动指南。远安县作为湖北最早开展暑期托管班的地区,从 10 年的阳光家园到希望家园再到现在的暑期托管班,至今已是第 16 届。武汉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山水梦行” 团队此次奔赴远安县开展七彩假期暑期托管班活动,正是对当地这一优良传统的传承与延续。
正如老党员万承玫所言:“青年人的脚步,就是国家的未来。” 武汉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山水梦行” 团队将以实际行动回应这份期待,将 “学业报国” 与 “社会服务” 融为一体,在共护长江与生态文明建设中书写新时代的青春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