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阳蕾 何笑云 肖宇瑄)7月9日下午,法经学院“许白昊班”爱之星支教团,前往应城市新河城市文化客厅钟志平膏塑艺术工作室,专访了膏塑工艺非遗文化传承人钟志平女士。
据悉,应城素有“膏都”之称,应城膏塑依托当地特有的石膏资源而生,距今已有百余年历史,是湖北省应城市传统石膏工艺类非遗项目之一。
“此次专访是为探寻应城膏塑工艺的传承密码,感受非遗背后的匠人坚守,记录匠人守护文化根脉的故事。”支教团领队侯宸提到,本次双方就膏塑技艺工序、非遗传承的现实困境以及传统与创新的融合路径等方面进行了交流。
“当下社会非遗传承人越来越少,您是因为什么原因决定以膏塑作为终身事业呢?”面对侯宸的提问,钟志平表示,因为她非常喜欢应城的“膏”文化,石膏工艺是自己所热爱的一项事业,也希望能够将膏塑文化一直传承下去。
数十年间,钟志平亲历了膏塑工艺的发展起伏,支教团成员翁俊迪注意到,工作室里既有传统的“兵马俑”题材作品,也有融入现代元素的园林摆设系列产品。“传承不是守旧,我们需要让膏塑跟上时代的发展,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守正是守住膏塑的根与魂,创新是使这项工艺符合时代要求走得更远。”钟志平向支教团成员们详细阐述道。
同时她表示,尽管非遗传承面临着市场狭小、人才流失等现实困境,但自己从未放弃过对膏塑工艺的热爱与推广。“希望通过这次的交流,能够激发更多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让膏塑工艺这一非遗瑰宝得以更好发展。”
钟志平提到“许白昊班”爱之星支教团成员们的到来让她看到了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热情与关注。此次非遗专访,不仅让支教团成员们触摸到膏塑非遗的温度,也为钟志平带来了传承新思路。侯宸表示:“钟老师的分享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她对膏塑工艺的深厚情感与执着追求。作为年轻一代,我们有责任也有能力去关注和参与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