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阳 韩亦晴)7月11日上午,武汉市青山区三弓路社区托管班的孩子们凝视着投影幕布上被塑料缠绕的海龟,教室陷入寂静。武汉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智绘芯途”实践团成员李欣阳、吴孟阳联合中国地质大学志愿者卢婉莹,为社区孩子们带来一堂直击心灵的海洋环保课,卢婉莹以“海洋的眼泪”为题,用科学数据为小学生揭开蓝色星球背后的污染真相。
当海洋几大垃圾旋涡卫星图铺满屏幕时,四年级的小刘指着密集的白色斑点惊呼:“这像给大海贴了膏药!”卢婉莹展示的科研数据显示:太平洋垃圾带垃圾总量超过400万吨。她手持密封瓶中的塑料微粒解释道:“这些‘隐形杀手’正通过鱼虾爬上我们的餐桌。”互动环节,孩子们在污染分布图上标记出武汉的江河位置,发现“奶茶吸管可能从长江漂到大海”。
卢婉莹切换显微镜下的血液切片图:“微塑料能穿透细胞膜。”当讲到微塑料导致海鲜减产、渔民失业、而且危害人类身体健康时,课堂化作环保作战室,孩子们分组设计解决方案:垃圾分类,不往水里扔垃圾。
爱心托管班班主任田娟看着孩子们的神情感慨:“这堂课让‘减塑’从口号变成可量化的行动。”据悉,课程通过生命悲歌与健康威胁的双重警示,激发责任认同,把危机感转化为切实的环保实践,在孩子们心中埋下公民科学与生态责任的种子,为践行绿色理念提供关键启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