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晨曦 陈蔓)“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7月12日,机械学院“卓越匠心,青春筑梦”暑期社会实践队在队长陶梦聆的带领下,于荆州公安县黄山头镇马鞍村政府亲子活动室组织开展了“传承非遗技艺,放飞童真梦想”主题风筝手工课。队员胡子祯担任技术指导,21名学龄儿童参与创作。
胡子祯讲解传统沙燕风筝制作时说明:“竹篾需顺纹理弯折,棉纸要沿经纬绷平。”他现场示范十字骨架绑扎技法,用鱼线缠绕出均匀菱形结构。实践队员分发材料包后指导孩子们处理竹材,9岁李思睿用砂纸打磨毛刺时确认:“要磨到摸起来像丝绸一样光滑。”五年级张明轩对照图示调整骨架角度:“斜撑杆必须和主梁形成60度夹角。”
创作环节中,胡子祯选取矿物颜料绘制锦鲤图案:“先用铅笔勾轮廓,再填朱砂和藤黄。”他将两种颜料混合调出朝阳般的橙红色。10岁的王雅婷采用渐变技法表现江面波纹:“在群青里兑水能画出天空的层次感。”六年级陈宇航点染金粉点缀风筝边缘:“金粉要趁胶水未干时洒,这样能粘得牢。”
11岁周子涵在风筝尾部粘贴彩色流苏:“爷爷说流苏越长飞得越稳。”其作品描绘的麦浪图案融入亮片装饰。家长代表张建国观看制作过程时表示:“孩子第一次知道风筝骨架要符合力学原理。”村委文教干事陈建军收集作品时指出:“二十四件作品将展示在村史馆非遗展区。”胡子祯组织试飞准备时强调提线长度要相等,尾穗需左右对称平衡。他现场演示通过调节配重确保稳定飞行。陶梦聆展示归档方案:“每件作品将附创作故事,录入乡村美育数字库。”
活动尾声,陶梦聆正式宣布本次“传承非遗技艺,放飞童真梦想”主题课程圆满结束。她总结道:“本次活动通过传统工艺的沉浸体验,在寓教于乐中培养了青少年的工匠意识。学生们展现的观察力和创造力,为非遗传承注入鲜活生命力。实践队将持续深化'美育下乡'项目,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乡野沃土中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