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信息
    基层信息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机械学院:慧眼明眸察秋毫 精工智控卫安澜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15日 23:15 发布者:机械学院 浏览次数:

    (姜乐怡 刘云驰)7月14日上午,机械学院“卓越匠心,青春筑梦”暑期实践队技工组5名学生在组长任哲宁的带领下深入黄山头镇南闸排水站,开展智能监控系统研学行动。通过剖析设备维保痛点与技术升级路径,青年学子解锁现代水利设施智慧运维的“密码本”。

    在监控室实训环节,技术主管张工指出关键挑战:“柜内接线鼠害侵蚀、螺丝振动松动、积尘导致短路,是威胁系统安全的‘三座大山’。”团队成员使用热成像仪现场诊断配电柜,验证了温度异常点与接线松动的关联性。针对价值百万的监控电子屏,技工组学习防撞应急预案,并参与制定“日巡、周检、月评”的立体防护机制。这些实践让抽象的风险管控化为具体行动指南。

    面对监控程序崩溃需原厂修复的瓶颈,总工程师王磊道出深层矛盾:“程序越复杂越脆弱,但治水智能化必须迎难而上!”他以机组启停自动化为案例:开机流程中“油压监测→供水校验→励磁投入”的智能联动,较人工操作效率提升300%;停机时自动化程序对叶片角度与断路器状态的毫秒级响应,更是人工无法企及。“程序不是奢饰品,而是保命符。”技工组学员林玥在实训日志中着重标记。

    车间主任李侨在座谈中强调:“设备会老,但人才永远年轻!”他分享团队通过“故障数据库”建设,将老师傅经验转化为预警模型,使故障预判准确率提升至92%。针对程序维护受制于人的困境,实践队提出“校地共建本土工程师培训体系”方案,获站方高度认可。“我们需要既能读懂机械心跳,又懂数字语言的复合型工匠。”李侨对高校人才输送充满期待。

    任哲宁表示:“此次研学打造了新工科人才培育的样板路径。技工组将带着“程序漏洞是发展缺口”的辩证思考,把解决“卡脖子”技术作为青春使命,在智慧水利的时代答卷上镌刻机械学子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