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信息
    基层信息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人工智能学院:巧手扎锦绣 靛蓝染童心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16日 23:18 发布者:人工智能学院 浏览次数:

    (胡冰滟 韩亦晴)7月15日上午,武汉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智绘芯途”暑期社会实践团联合湖北经济学院志愿者,在八大家花园社区“四点半学校”开展“非遗文化传承——扎染艺术体验”活动。团队成员胡冰滟、彭曦与湖北经济学院学生徐婧雯通过理论讲解与实操体验相结合的方式,带领社区青少年感受传统扎染技艺的魅力。

    徐婧雯手持蓝白相间的扎染手帕向孩子们展示,提问道:“这些花纹像不像夜空的星座?猜猜古人是怎么创造出来的?”在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讨论中,她结合图文视频,系统讲解了扎染技艺自秦汉时期的发展脉络,并展示皮筋、棉布、靛蓝染料等工具。当影屏播放匠人制作扎染的视频时,现场响起学生们的阵阵惊叹。

    “现在我们都是小小扎染师,可以创作出自己喜欢的作品!”彭曦协助分发材料时鼓励小朋友说道。志愿者们将22名孩子分为11组,演示“螺旋纹”“条纹”等五种经典捆扎技法。学生小彬尝试折叠“三角形”捆扎时屡次失误,胡冰滟半蹲在课桌旁,手把手指导其用皮筋固定布料:“像折纸飞机一样对角压紧,染出来的花纹会更对称。”教室后方,托管班班主任陈菁正用手机记录孩子们将布团浸入染缸的专注神情。

    “原来我的橡皮筋绑得越紧,花纹就越清晰!”学生小煜举起渐变绿色的方巾向同伴展示。陈菁在巡视中强调:“非遗传承的密码就藏在这些动手实践的细节里。”活动尾声,孩子们将作品悬挂在彩绳上晾晒,宛如一片靛蓝色的星空。

    据悉,本次课程是社区“校社联动”非遗传承系列的第一讲。八大家社区干事阮甜表示:“后续将引入剪纸、皮影等更多传统技艺课程。”彭曦在整理染缸时感慨:“孩子们把方巾染出了银河的效果,这或许就是文化传承最美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