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曦)7月16日下午,武汉市第九医院治疗师何陈敏赴八大家花园社区进行急救知识科普教学,武汉科技大学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智绘芯途”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成员彭曦、胡冰滟及3名社区志愿者辅助教学,22名托管班学生参与。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跑步摔跤、打球崴脚这些情况叫什么嘛?”何陈敏指着屏幕上一个受伤的人物图像问道。学生小陈举着绷带模型喊:“是受伤!”学生小郭举手补充:“身上有时出现淤青也是的。”何陈敏笑着点头,肯定道:“这些都叫运动损伤哦。”
讲到急性和慢性损伤的区别时,何陈敏举起两个玩偶,介绍道:“左边这个玩偶刚摔了一跤,膝盖又红又肿,这是急性损伤;右边这个玩偶天天歪着坐,肩膀总疼,这是慢性损伤。谁能说说怎么区分呀?”学生小易起立举手回复道:“急性的会突然疼!慢性的是慢慢疼!”何陈敏鼓掌表扬,并邀请小易担任接下来演示扎带绑法的“小模特”。
小易乖乖坐在椅子上扮演崴脚的伤员,何陈敏一边缠绕绷带一边讲解:“注意哦,要从脚踝下方开始,像小蛇绕圈圈一样往上缠,不能太松也不能太紧。”小陈急得踮脚,表达想亲自试试的想法。何陈敏笑着递过备用绷带:“来,你帮小易的另一只脚试试,记得要让脚趾能活动哦。”彭曦在一旁帮忙扶着绷带,协助小陈完成绑扎带工作。
何陈敏用儿歌帮孩子们记忆POLICE原则:“Protect保护别乱动,Optimal Loading适度动。”孩子们拍着手齐声唱起来,何陈敏突然提问:“如果小朋友打球崴了脚,第一步要做什么?”小陈给出别让他再走路的正确回答。
胡冰滟表示,此次急救知识科普像一颗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自我保护与关爱他人的“种子”。据悉,这场充满互动与欢笑的教学,让22名托管班学生掌握了实用的运动损伤处理知识,在社区里传递了科学防护的理念,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添了一份温暖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