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信息
    基层信息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人工智能学院:辩满月高悬之境 论“独不照我”之思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9日 19:44 发布者:人工智能学院 浏览次数:

    (黄奥 孙嘉林 李赞)为打破思维局限、提升思辨能力,让大家在观点交锋中学会尊重差异、理性沟通,10月27日,人工智能学院辩论赛初赛在教11B504激烈开赛。正方为自动化拔尖计划2502班,反方为电气2503班,双方围绕“满月高璇独不照我”展开深度思辨。院团委办公室组织部副部长鲁姚瑶,院2024级辩论队队员胡冰滟、祁婧雯出席辩论赛并担任评委。

    开篇立论环节,正方一辩以“独”字破题,提出“‘独不照我’是命运不公的资格缺失”。他将明月喻为普世认可,强调“独不被照亮”是“不配拥有”的悲剧——如先天失明者从未见光,这种掌控之外的“未被眷顾”,比后天遗憾更痛彻。反方一辩则以“中央空调”作比,反驳“普照光芒缺乏独特性”,认为“独不照”的遗憾,实则是对“专属价值”的过度渴求,看似未被照亮,实则是误将群体光芒当作唯一标准。

    攻辩交锋中,反方二辩聚焦“遗憾本质”:“真正的遗憾是‘我本可以’的懊悔,而非‘从未拥有’的绝望。”他们以“考试差一分及格”为例,指出遗憾源于“差一点点的距离”,而非绝对黑暗。正方立即反击,区分“可控遗憾”与“悲剧性遗憾”:“后天失明是‘曾见光’,先天失明是‘连光的概念都没有’,‘独不照我’正是这种连比较机会都缺失的孤独。”

    自由辩论环节,双方你来我往。正方以“全班满分唯独我不及格”类比,论证“独不被照亮”的孤立感;反方则反问“未参与考试何来不及格遗憾”,坚持“遗憾源于拥有后的落差”。评委适时引导,提醒双方聚焦“遗憾与痛苦的边界”,让辩论更具深度。

    总结陈词阶段,正方二辩强调:“观望他人共享光芒的孤独,比‘被稀释的拥有’更刺骨。”反方二辩则回应:“遗憾是‘差一点点的可得性’,追逐独特性的痛苦,远胜从未尝试的虚无。”

    最终,正方自动化拔尖计划2502班凭借清晰的逻辑架构与精准的反驳,以三票优势获胜。赛后,评委点评:“双方对‘命运与选择’‘个体与群体’的探讨,让‘遗憾’超越情感,成为兼具逻辑与人文的思辨命题,尽显武科学子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