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信息
    基层信息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交通学院:谢子俊:赤骥逐梦 科研领航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02日 17:06 发布者:交通学院 浏览次数:

    (张漫雪)11月1日,交通学院车辆工程2303班学生谢子俊,成功斩获2025国家奖学金。大二学年,他的学分绩点达到3.85,专业排名3/113,平均分92.2。在已修的49门课程中,32门课程成绩在90分以上,15门课程成绩在95分及以上。

    他骨子里似乎透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以无畏的勇气开启挑战之门,用炽热的好奇心探索未知领域,凭坚定的毅力在科研与学业道路上笃定前行。

    勇敢破局:竞赛场上的无畏先锋

    谢子俊的大学生活,因勇敢尝试而精彩纷呈。大一下学期,他毫不犹豫地投身大学生英语竞赛,这是他大学征程中参加的第一个竞赛。初赛里,他凭借扎实功底,以前千分之六的优异排名闯入决赛。

    然而,挑战总是与压力相伴。大英赛决赛和期末考试时间冲突,那段时间,谢子俊压力如山。为了缓解压力,他选择骑车兜风,在风中释放焦虑,勇敢的直面压力,找到自己在竞赛和学习中的平衡。

    备战决赛的那一个月,他每日从下午到晚上,紧紧跟着外国语学院老师培训。尽管最终只获得保底奖,但这次经历让他发现了自己在英语方面的潜力,自信心大增:“也许我可以去尝试一下更多的比赛。”

    今年五月份,谢子俊作为负责人开启了一个大创项目。这个机会源于他的主动争取,他勇敢地向辅导员询问是否有科研团队需要他。

    “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主动跟老师保持交流是很有必要的。”正是这份主动,让他获得了担任大创负责人的机会。

    探索前行:车队里深耕创新

    2024年11月,他成为了车队制动组的组长。上任后,他不断创新,提出新的理论计算方法,比如,通过不同的算法和目标函数,获取基于前后刹车的制动力分配比的最优解。

    “车队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点滴积累。”在意识到车队制动组在机械方面创新已趋饱和后,他果断提出向电动控制方面创新,为下一代车队做好过渡准备。

    为了让车队发展得更好,谢子俊主动承担起拉赞助的责任。每次投递前,他都会仔细研究目标公司的市场范围、产品内容、技术方向及行业地位。

    自今年一月份以来,他共投递了五次赞助申请信;其中两次成功获得赞助,分别为提供制动盘原料的IMK公司与提供制动卡钳的卡瑞森公司。

    但也被拒绝了三次,面对失败,他坦然接受,“如果没有赞助我们就自己亲自制造”。于是,他决定在将来不断研读文献,学习防抱死系统的原理,并尝试自己完成部分构件,尽可能减少制作成本。

    坚持笃行:学业与科研的双重耕耘者

    谢子俊学习积极主动,习惯提前准备。老师布置完作业,他都会尽快完成,留足时间与同学交流。

    虽然数学基础薄弱,在线性代数和概率论学习上遇到困难,但他通过观看网课、通过电话或线下交流等方式主动向老师请教,借助车队良好的学习氛围,逐渐克服了难题,最终两门课程均获得不错的成绩。

    今年大三的谢子俊暑假假期加起来不到二十天,曾经看到同学们在假期出去旅游、拍照他也很羡慕,但是他并不后悔暑假留在车队,因为他了解到:“目前车队展出的两辆赛车都是在暑假期间完善的。”

    “假期才是真正能够学习到真东西的时间。”在2024年的暑假,他跟着前辈学习了实车装配、油路布置等实操知识。

    他不仅注重专业课程的学习,还强化日常英语学习,分别以576和553的分数顺利通过了CET-4和CET-6。他将背诵的词汇编成短文,通过理解性记忆学习句式,他深知:“英语是打开科研世界的钥匙”。

    了解赛车的算法设计、仿真方法等,不仅要查中国知网,还得涉猎大量外网文献,没有扎实的英语基础,科研之路将困难重重。于是,他坚持积累词汇,不断提升英语水平,为科研探索筑牢根基。

    获得国家奖学金,对谢子俊来说,不仅是一种肯定,更是一个与优秀学生交流的宝贵平台。“这次经历是珍贵的,也是难忘的。”

    未来一段时间,他将平衡学业与科研,投入大创项目,并坚持每天精读一篇论文。“期望能通过这次大创项目写出大学期间的第一篇论文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