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坐高楼,他喜欢给自己泡上一杯浓茶,静静地理清一天的思绪,回顾学习的知识和重点。先后担任校会新闻网络部副部长、太极柔力球协会副会长和副班长等职务,周末时间基本全在实验室里度过,繁重的学业以及繁多的社会工作给他的不是压力,而是孜孜不倦向前的动力。
连续两学年以专业排名第一的成绩获得校特等奖学金和国家奖学金、入选校优秀学生先进事迹报告团、武汉科技大学“十大魅力学子”,以独特的视觉切点和犀利的思维方式在《楚天都市报》、《楚天金报》、《武汉科技大学报》等媒体发表多篇文章。他总说:“一个党员一面旗,点点滴滴关形象。” 从点滴小事做起,树立共产党员和科大学子的光辉形象。
一串串荣誉的背后不仅仅是对他努力的认可和回报,更多的则是镌刻着老师们无私的关心和爱护。三年前,他怀揣着与风竞速梦想走进了历史悠久的武汉科技大学,从那天起,黄家湖那灵动的沁水湖畔便多了多了一份从容与笃定。他爱好文学,在文学网站上笔耕不辍;他少年老成,借助犀利的文笔和独到发人深省思路来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感,渴望用自己手中的标枪来引领“90后”核心价值观
“常言道:以耻为耻品自高。以耻为耻是以荣为荣的基础,也是社会正气流行的前提。以耻为耻,方能不做耻事。然而时下,有人因崇拜错位而盲目崇拜所谓的偶像,做不到以耻为耻”,这是徐丙洋发表在《楚天金报》发表的《崇拜错位》一文中的一段话。
国家教育部和卫生部数次下发的文件和主流媒体对当今社会现状的报导让徐丙洋敏锐地认识到大学生中可能存在的一些“人生观”、“价值观”受到不良影响等问题,他主动向主流媒体投稿,开始公开发表文章,他在校报上公开发表的《“学而仕则优”与学术断茬的悲凉》被校报推荐阅读面向广大学子,深刻表明了他在对前人理想、抱负和学术精神寂寞坚守上所铺平的科研道路上竭力前进的精神的追念,和对当代大学生扎实打好学术基础的呼吁;同时又以准医生的视角和视野撰写《青春莫拿酒来渡》一文并公开发表,“不以喝酒论英雄”、不要“‘宁伤身体,不伤感情’‘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不以青春来赌酒量”等观点告诫大学生们爱惜身体,将饮酒的豪爽运用到专业知识的学习上。
“鲁迅是我的偶像,我觉得我和他的情况有点像,不过后来他弃医从文了,他的文字拯救了那一代国民,我也想要用我的文字去警醒那些正在迷茫的大学生”,他认真地说道。当应邀给国防生进行新闻写作培训时,他说,“大学生要用多元的角度看世界,不能再像小学生、初中生那样把事情看成不是对的就是错的,要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
问及思想和创作的源泉来源于哪里,他骄傲地说图书馆是他的挚友:在这里,他尽情享受着自己喜欢的科技文章、杂志、报纸、传记;在这里,他看到了广阔的世界,读到了永世不朽的精神;在这里,了解到了社会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对大学生思想价值取向的把握以及优异的综合素质使他成为了各类讲座的常客,而广泛的涉猎造就了他的腹有诗书气自华,出口成章的演讲时常博得听众们的阵阵喝彩。
从全校495名优秀学生标兵中脱颖而出,入选校优秀学生先进事迹报告团,之后作为全校“优秀学生标兵”代表在校学风表彰大会上发言,连续两年专业第一,拿到特等奖学金和国家奖学金,徐丙洋的优异的成绩总是让同学们羡慕。他说自己相信八个字“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读书不求功名,功名自来”是他对于这八个字的理解。付出足够的努力,成功会不请自来。
身为医学生,徐丙洋深刻地认识到临床医生这个职业的特殊性和压在身上的社会责任,成绩都来自于平时的积累和刻苦的付出。于是,他几乎每天都是六点半起床,第一个来到自习室自习,晚上十点半回到寝室就寝,以勤为径苦为舟行走在书山学海。为了稳步提高自己的英语听力水平,隔几天便抽出专门时间下载BBC后进行专项训练,坚持每周四晚到英语角和外教聊天训练口语。下课后遇到不懂的专业问题都会及时和老师讨论,争取弄懂每一个问题;每晚回寝室都会和室友梳理一天的知识点,消化当天的学习内容、以便共同提高。谈到对自己寄予的希望和理想时,他说自己梦想成为一个好医生,更笑称最好能成为“中原一把刀”。
他刻苦学习但不死板,努力思考琢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临床专业的专业课本考点覆盖内容多、要求掌握内容难,《系统解剖学》、《组胚》、《寄生虫》等向来是医学生头痛不已的科目,实验多时间紧,让取得优异的成绩更是难上加难。谈到这里,徐丙洋的脸上浮现了一丝笑意,“不要把课本当做课本来读,要把它当做一本故事书来读,其实也是很有意思的,比如说我就很喜欢《寄生虫》,尤其是当你把它应用于临床的时候。”当学弟学妹们为枯燥难懂的课程苦恼时,徐丙洋这样告诫他们:“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这是一种气度,更是一种胸怀”。
学习生活是大学生最为重要的一部分,丰富多彩的学生工作更为大学生的生活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尽管徐丙洋在学习和工作上都做出了不错的成绩,但大学生活本就是磨练和成长的时期,在这些成长的历程中,他也曾遇到过一些不小的困扰。
在担任宣传委员一职时,因为他主要致力于网络新闻宣传阵地的建设方面,班上同学对于新闻网的认识也较少,部分同学对他的工作不理解,认为他没有为班级做实事。对此徐丙洋也是苦恼好一阵子,“那个时候真得很压抑的,工作不被人理解,自己不被人认可的感觉让我痛苦了很久”,提到那段时间的经历,徐丙洋的脸上流露出苦涩的表情,他话锋一转,“不过真的很感谢我的班主任曲玉琴老师和年级辅导员辅导员周霆老师,曲老师在那个时候开导我,告诉我放宽心继续坚持下去,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定会得到同学们的理解的。而且周霆老师也经常煲一些如‘心灵鸡汤’般的辅导员寄语,让我那个时候心里开朗了很多。”
徐丙洋虽然难过但没有气馁,思考着自己的错误想办法改变自己的方式让同学们更大程度地了解新闻网,继续无私地为班级默默付出,并鼓励同学们写新闻投稿,安排更多的同学参与到班级的宣传活动中。事情果如曲玉琴老师所料,在经历了为一系列的班级活动默默无闻的付出后,再加上新闻网的影响力逐渐在同学们之间扩大。
徐丙洋的付出渐渐得到了同学们的理解,他对自己也更有信心对人生和未来更有激情。进入大三后,他决心为班级做出更多的贡献,他成功竞选为班级副班长,他率先从自己的奖学金里拿出专项资金成立 “杏林”基金,并开设班级博客,借此来更方便同学们沟通交流,表彰学习优秀和对班级有突出贡献的同学,进一步提升班级文化内涵,扩大班级在学院的影响力,向“省级红旗团支部”发起最后的冲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