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活动
    学生活动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攀登者:山高人为峰
    发布时间:2009年12月23日 00:00 发布者: 浏览次数:

    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迈一步。

    2008年12月7日,广州中山:2008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中国公开赛冠军1项、亚军2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优秀奖1项;

    2009年7月21日,吉林长春:2009全国机器人大赛暨2009韩国世界杯选拔赛冠军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

    2009年8月20日,韩国仁川:第14届FIRA“世界杯机器人足球赛”仿真5:5冠军(四连冠)、仿真11:11冠军(两连冠)。

    掌声、鲜花、奖杯……挥动着来之不易的奖杯,怀抱着沉甸甸的证书,“攀登者”机器人足球队队员们露出阳光般灿烂的笑容。而这笑容的背后的责任和压力,也只有他们最清楚。

    只有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人,才能登上成功的顶峰。“攀登者”机器人足球队计算机学院2006级的队员们在这一年有限的时间里,把他们无限的热爱和激情都倾注到了机器人足球这个事业里。坚定的信念,执着的追求,他们相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作为武汉科技大学的学子,他们是最棒的,武科大以他们而骄傲,他们以武汉科技大学而自豪!

    魅力团队竞选感言

    时间,仿佛瞬间定格。回忆起登上领奖台,向世界各国展现“武汉科技大学”校旗的那一刻,7个大男孩们仍然激动不已……

    2009年8月18日―20日,“攀登者”机器人足球队作为中国仅有的几支代表队之一,在韩国仁川市与美国、玻利维亚、韩国、新加坡、印度等多支高校队伍展开争夺,击败了国外众多知名院校的代表队,一路过关斩将,力克强敌,获得仿真11:11和仿真5:5项目世界冠军。

    这是“攀登者”机器人足球团队第二次问鼎两项世界杯机器人足球大赛冠军,同时实现了仿真11:11项目四连冠,仿真5:5项目两连冠。团队在机器人足球竞技领域取得的骄人成绩获得了国内外各兄弟院校的广泛认可和赞同,给祖国,给学校争得了无尽的荣誉。

    成功并非一蹴而就

    2004年3月,一个命名为“攀登者”的机器人足球创新团队在学校和计算机学院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为了激励他们不畏艰险,勇攀高峰,一开始,就给它起了一个别致的名字-----攀登者,意味着机器人足球队将是一个永远不畏艰难,努力向前的攀登者。

    建队之初,团队只有两名计算机学院队员――1名研二研究生雷大江和1名本科2002级学生王中伟。两名小伙子带着对知识的憧憬、怀着创新的梦想成为了首批队员。如“攀登者”这个名字所蕴含的深刻含义一样,他们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起早贪黑,每天在实验室泡十几个小时,写成百上千行的代码,甚至为了搞清楚一个问题,通宵达旦。正是这种不畏艰险,努力向前的攀登精神带领着他们取得了两项全国冠军,开创了武科大机器人足球创新天地,从此机器人足球便成了武汉科技大学的一张名片,激励着校园里的每一个怀揣理想的同学。

    此后,相继有新的同学带着对机器人足球的热爱和对知识创新的渴望加入到了这个富有激情的团队。在老队员的带领下,夏天他们在炎热的实验室专注学习基础知识,冬天他们在寒冷的实验室里敲键盘编写程序代码,从开始一步一步地学习机器人的专业知识到设计复杂的机器人动作,再到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他们不畏艰难和困苦,始终满怀激情和对知识创新的执着追求。从2004年到2008年,从2002级到2005级的队员们凭着这股不畏艰险,勇往向前的精神,共取得4次世界冠军,8次全国冠军,4次全国亚军,5次全国季军。

    勇承重载、坚忍不拔

    俗话说,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

    历届的队员们留给新进队员的除了辉煌的荣誉,丰富的经验,还有沉甸甸的责任和压力。2008年6月,对于新进团队的2006级7名本科生而言,头上不仅顶上了荣誉的光环,也扛上了守护荣誉的重任。在加入“攀登者”之前,他们就已经知道这个不畏艰险,勇往向前的团队在全国,乃至世界上都是顶呱呱的。然而他们没有在这巨大的压力前低头,而是顶住压力,勇承重载,凭着自己坚韧不拔的品质在众多的报名者中脱颖而出,如愿加入“攀登者”机器人足球队。

    刚开始,有同学会在他们背后指着他们,悄悄的议论:“瞧,他们就是机器人足球队的。好羡慕啊。”很多同年级的学生觉得这是一种荣耀,但他们却感到了这荣耀背后无形的压力。是啊,刚进入这个团队,他们除了对机器人足球的兴趣和热情外,一无所有。于是他们下定决心,一定要守住历届队员们开拓来的荣誉,并在他们的肩膀上开创出一片新天地。

    众所周知,大三的课程非常多,一段时间里经常是一整天一整天的课程,从早上专业课程到晚上的实验课,根本无暇顾及其他的事情。“时间就象海绵里的水一样,只要你愿意挤,总还是有的。”于是他们就像是挤海绵那样,一有时间就往实验室跑。中午午休、课余时间、周末这些对其他同学而言的空余时间,全被他们挤扎出来。积少成多,利用这些时间,他们在实验室里读代码,学习机器人足球方面的知识,设计新的机器人动作,甚至课间的几分钟时间他们也赶着去实验室记录下脑子里一闪而过的灵感。

    他们化压力为动力,认真刻苦地学习机器人足球的理论知识。在此期间,指导老师刘钊和上届的老队员们给了他们很多帮助和鼓励。有次刘老师给计算机学院的学生上课,我们的队员们竟和刘老师讨论起机器人足球方面的问题。就这样,他们一步一步扎实地朝着梦想的方向前进着。

    从胜利走向胜利

    在熟悉了机器人足球的相关知识后,他们就开始着手准备迎战2008年12月广东中山的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中国公开赛。这是一项机器人足球界每年仅有一次的全国重大赛事。以往的比赛中,“攀登者”拿到过两次冠军,两次亚军,两次季军的好成绩。而他们要做的就是,冠军不能丢,还要有突破。

    武汉的夏天,酷暑难耐。他们没有和其他同学一样,一放暑假就早早的逃离了武汉,而是选择了只有电脑、书本和机器人的实验室,选择了代码,选择了不会言语的机器人。

    创新使人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在分析和总结历届的比赛经验后,他们决定将所有的工作分为半自主和仿真两大模块。每人负责一个小的部分,在模块开发过程中,难免会碰到很多难题,此时也有可能影响到整个项目的进度,当一个模块中出现了难题的时候,团队其他模块都会一起努力来解决它,真正成为一个有凝聚力的团队。

    尤其在机器人视觉这一模块上,朱云生同学和陈明龙同学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这七个敢于创新和突破的青年在总结历届比赛经验后,发现机器人队标的设计和队标颜色的采集是比赛场上球队策略实现的一个瓶颈。于是他们重点放在了机器人视觉上,而主要负责人就是朱云生和陈明龙同学。

    设计队标,首先得找到机器识别效果最好的颜色,而从上千万种颜色中找到效果最好的颜色谈何容易。但他们不畏艰险,翻遍了汉正街的文具店,把能想到的能看见的带颜色的彩纸都买些回来,一张一张尝试,不行又上街采购。从黄家湖校区到汉正街要两个小时,一去一来就四个小时,为了不浪费宝贵的时间,队员们有时天没亮就起床,为的是能赶上下午的另一模块的测试。刘老师也给了些意见,那些颜色亮的,质地光滑的彩纸效果可能不错。他们循着这一思路,把从汉正街淘回来的一种黄色的彩纸叠成两层,效果比以前的队标要好很多。

    但是,还缺一种辅助机器识别机器人编号的颜色。这时,朱云生同学提出了使用白色作为辅助的颜色。这个常人敢都不敢想的意见在队员们中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有部分人不同意,认为白色会影响机器识别,因为半自主比赛的场地是用白色的线条标示的,而机器人身上的白色容易和场地线条混淆,也有人坚持认为没有影响。没有尝试,就没有成功。他们双方意见僵持不下,只有实践才最有说服力。他们马上行动起来,改代码,制队标,调程序。结果,识别的效果出其的好。

    在寻找颜色的同时,团队中的另外的人在一旁对的闪烁的纯平电脑,敲着代码。他们写的不是代码,是创意和汗水。他们把以前基于VC6.0的平台转到VS2008平台上,把以前基于1.8版本的识别专用摄像头的驱动改到1.9版本,把以前简单的采色程序改为了一个功能强大的采色系统。

    没有汗水,就没有成功的泪水。

    在广东中山的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中国公开赛,仿真11:11获得冠军。在半自主机器人比赛领域,不畏强手,立足优势,一路过关斩将,最终以2分之差惜败上届的冠军队,获得亚军。这是建立机器人足球队来,我校首次在半自主机器人比赛上进入全国前三。但是,他们却输掉了一个冠军。在仿真5:5项目上,各高校竞争非常的激烈。由于上次世界杯,我校在该项目上取得了冠军,所以在这次比赛上,各高校设计了一套专门针对我校“攀登者”球队的策略,让我们的队员们措手不及,但队员们凭着“攀登者”传承下来的勇往向前的精神,稳扎稳打,获得亚军。

    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

    虽然在广东的比赛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但仿真5:5项目的失利也使他们也陷入深深的自责之中。不会在失败中找出经验教训的人,他的通向成功的道路是遥远的。比赛回来后他们并没有因此消沉,而是全面总结比赛过程中的得与失,然后重整旗鼓,在刘老师的指导下开始着手准备2009年的世界杯,并暗自下决心,一定要夺回冠军。

    他们认在真分析了上次比赛的录像视屏得知,其他高校针对我校的强力进攻主要是采取犯规战术。在我方球进入对方球门的一瞬间,他们就造犯规,然后由我方发点球。问题就出在这点球上。其他高校详细周密的设计了扑救点球的动作,所以好几次点球都没攻破对方球门。之后,在队长赵明明同学的带领下,他们又有的新的目标,开始了新一轮的动作设计。

    世界杯的前一个月,七名队员一人抱张凉席就住进了校工程中心的实验室。他们困了就睡凉席,饿了就吃泡面,醒来就敲代码。每天写上好几百行的代码,用完好几撂的草稿纸。很多情况下,队员们编好了上千行程序,又想到更好的算法,便狠心删去劳动成果,从头做起……

    有时敲代码错过了食堂的吃饭时间,就干脆不去吃饭,买了一大箱子泡面放在实验室。后来,工程中心的楼管阿姨看见他们吃泡面,就和校医院的一位阿姨商量给他们实验室的几名队员做饭。就这样,到了吃饭时间,楼管阿姨总会准时的给他们送上香喷喷的饭菜。吃完饭,他们又继续战斗。有时,心力极度疲惫的他们也会暂时丢下让人眼花缭乱的代码,一起去篮球场上挥洒汗水,清新头脑,调整状态,为下一阶段做好准备。

    比赛前的最后一星期,他们的指导老师刘钊也抱了张凉席从青山校区到实验室里和队员们同吃同住,一起交流,一起奋斗。刘老师的举动激励鼓舞着他们,于是他们越发紧张起来。有时甚至一晚上不睡,把心中的闪过的想法敲成代码后才躺凉席上呼呼的睡起来。醒来调试代码发现没有到达预期的效果,Delete键一按,从头再来。

    时间久了之后,他们还有刘老师变得越来越合作无间,大家互相之间也越来越熟悉,并互相信任,还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不仅是团队队友,更是好兄弟,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为着共同的目标而一起奋斗。

    付出终将换来回报。在2009年韩国仁川第14届FIRA“世界杯机器人足球赛”上,他们如愿以偿的再次取得了仿真5:5项目的冠军,然而这一次又是世界冠军。他们上次失去了一次全国冠军,换来了一次世界冠军,不仅仅是给他们自己,我们学校,还给我们祖国争回了荣誉。这一切,看起来是非常的顺利和平常,但在其中所有队员还有老师都付出了很多很多。

    “攀登”精神,无处不在

    “攀登者”机器人足球队,一个开拓创新,勇于攀登的团队,一个响当当的团队。

    “攀登者”机器人足球队队员,一群自强不息的青年,一群默默无闻的学生。

    历年来,团队的队员凭着这种“攀登”精神为自己开创了一个好的未来,为学校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也将这股精神带到了全国各地。

    我们感谢他们,请记住他们的名字:

    退役队员:

    雷大江――计算机研究生,重庆邮电学院任教,重庆邮电学院机器人足球队领队兼指导老师;

    王中伟――2002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中国科学院研究生在读;

    梁应毅――2003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在读;

    王海龙――2003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中国科学院研究生在读;

    张国强――2004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中国科学院研究生在读;

    王 勇――2004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在读;

    蔡 畅――2004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在读;

    汪 杰――2004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上海高知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李佐渭――2005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清华大学研究生在读;

    周树勋――2005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在读;

    王贤兵――2005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在读;

    余文涛――2005级软件工程本科生,武汉中地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韩 威――2005级软件工程本科生,浙江大学研究生在读;

    现役队员:

    赵明明――2006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队长;

    魏华锋――2006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国防生;

    张 亮――2006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

    朱云生――2006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

    王利杰――2006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

    涂志兵――2006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

    陈明龙――2006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

    他们将继承和发扬球队的“攀登”精神,在考研的道路上勇往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