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于飞 赵贝)11月16日晚23点左右,气温降到7℃左右。楼道里刮着呼呼的北风,在我校北一栋学生宿舍的六楼,文法学院国贸专业大二女生王晓丽照例在宿舍楼里查寝。为了供弟弟读书,王晓丽在大一课外时间,打了7份工。
大一打7份工供弟读书
王晓丽15岁那年,母亲去世。去年7月,父亲突发脑溢血,没来得及说一句话,只留下一个眼神,就走了。王晓丽说,“父亲的那个眼神,就是要我照顾好弟弟妹妹”。
爸爸走后,家里没了收入。 2006年高考,王晓丽以高出重点线20多分的成绩被我校录取。辅导员罗刚老师了解到她的情况以后,不仅帮她走了“绿色通道”,还帮她找到一份勤工俭学的岗位:晚上11点后查寝室,一个月100元。
学费可以贷款,生活费怎么办?弟弟的学费怎么办?在休息时间,王晓丽做起了兼职,到街道口发过传单,到学校门口的餐馆做过服务员,还到附近网吧做过收银员,晚上睡觉前还做查寝室……
大学一年级,王晓丽一共做了7份兼职,发传单,端盘子,做调查,当网管……课余时间,她都在外奔波。
去年冬天有两个月的时间,王晓丽同时做3份兼职:中午、晚上在餐厅做服务生;下班回来,跑市场调查;晚上11点,还要回学校宿舍楼里执勤。
19岁,她成家里“顶梁柱”
“在学校里,我们没得选择,只有学习,节约,吃苦,奋斗……我们要救我们自己,不能自卑,要乐观,要积极”,她写信给弟弟说。她弟弟也很懂事,一个大男生,读高一时,每个月只花100多元的生活费。学校离家很远,为节省3元钱的车费,他每次都花近两个小时骑自行车回家。
王晓丽最大的快乐,就是给弟弟写信。回到宿舍,她也总爱翻看弟弟的来信。每个月她都要给弟弟写封信,教导他怎样做人做事:“弟弟,我们肩上有担子,但我们心里不能有阴影”;“成长环境我们没法选择,但我们要能吃苦,要奋斗,要靠自己的努力养活自己,要乐观积极面对生活”。
兼职之余,王晓丽还努力学习,每学期的平均分超过80分。从大学第一天起,她每天六点半起床上自习从没间断过。
感恩是一种快乐
“父亲住院时,村里人自发捐了1000多块钱送到医院;上大学,申请了助学贷款;刚进大学,辅导员罗刚老师帮助安排了勤工俭学岗位;今年10月,获得国家一等助学金3000元;…… ”别人对她的帮助,王晓丽都清晰地记在心上。“别人给你帮助,并不是理所当然,受人恩惠,要学会感恩,当别人需要帮助时,你也应该尽力帮助别人”,她写信给弟弟。
今年3月,计算机学院的一名同学患重病,学校为他开展爱心募捐活动。王晓丽得知后,没有留下姓名,悄悄地把积攒一个星期的20元钱捐了出去。回到班里,她又号召班里的同学捐款。在她的宣传下,当天晚上班上的同学就筹集400多元爱心款。
10月,在工学院开展“种太阳”爱心募捐活动时,王晓丽挑了两件自己平时最喜爱的衣服,洗得干干净净送到募捐者手里。 她说,自己喜欢的,也希望别人能够喜欢,给别人带来快乐,自己也会很快乐。
记者手记:近来,我校大二女生王晓丽自强不息,打工供弟读书的事迹受到社会媒体的广泛关注,《长江商报》、《楚天金报》、《武汉晚报》刊出重头稿件予以报道,新浪网等门户网站纷纷转载。其中,《武汉晚报》于11月18日在第二版头条刊出1200多字的通讯。王晓丽面对苦难自强不息,勇于承担责任,有颗感恩的心,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积极向上的良好风貌,值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