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聚焦
    热点聚焦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地震科技为文物保护筑牢“安全网”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29日 21:53 发布者:左晓语 浏览次数:

    近日,记者随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高质量发展进行时”主题采访活动探访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所在山体的顶部,一套短周期地震计,正在和石窟周围其他4套地震计一起,聆听着石窟周边的地脉动。


    “这些地震计做的工作,相当于给地下做CT(计算机断层扫描)。”山西矿山地震监测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殷伟伟介绍,结合山西数字测震台网,它们可实时记录石窟周边振动情况。在山西,地震部门和文物部门这样的合作,正变得越来越多。在文化遗产保护的进程中,地震灾害始终是文物安全面临的重大威胁。如今,地震科技正逐渐成为文物保护的得力助手,为珍贵的历史遗迹撑起坚固的“安全伞”。


    近年来,先进的地震监测系统被广泛应用于文物古迹所在区域。例如山西是文物大省,历史上也是地震多发地区。著名的曲沃感应寺塔、广胜寺飞虹塔、永济普救寺塔、安邑兴国寺塔都因地震损坏或损毁。“保证地震来临时文物的安全是山西文物保护不可回避的课题。”山西省地震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主持工作)欧阳承新说。


    地震工程学领域的技术创新也为文物保护带来曙光。科研人员通过对古建筑结构进行深入的地震响应分析,运用有限元模拟等技术手段,精准评估其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特性和薄弱环节。针对不同类型的文物建筑,如古老的寺庙、宏伟的城墙等,制定个性化的抗震加固方案。这些方案遵循“最小干预”原则,在不破坏文物原有风貌和历史信息的前提下,巧妙地增强其抗震能力。


    此外,地震预警技术与文物保护应急机制的结合日益紧密。当预警信息发布后,文物保护单位能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有条不紊地组织人员疏散、关闭展陈设施、保护文物库房等。同时,利用地震波传播的短暂时间差,自动化的文物保护设备可对一些珍贵文物进行紧急防护处理,如将展柜中的文物自动固定或转移至安全位置。


    地震科技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是科技与文化深度融合的生动体现。它不仅为文物的传承与延续提供了坚实保障,更是对人类历史文化遗产的尊重与守护,让古老的文明瑰宝在面对地震灾害时依然能够熠熠生辉,传承后世。(调研部 左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