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也是促进沟通的纽带。前不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中国政府合作,在中国召开了世界语言大会。
简单的一句“我爱你”,不同国家、不同民族表达的方式截然不同,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6000多种语言,构造出了一个异彩纷呈的世界。不过,语言也有相通之处,妈妈,全世界的发音都近乎相同。语言还在不断的发展,不同的语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情况越来越多。沙发、咖啡,都是舶来词汇,如今人人都能明白,而“功夫”、“豆腐”甚至还有最近流行的“大妈”也进入到了英语语系当中。既丰富多彩,又有相通之处,语言承载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成为了沟通的桥梁。
提高多种语言的能力,对于个人而言,有利于沟通交流,结交朋友,获取更广泛的知识,对于社会来说,则是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交流学习,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这也是这次世界语言大会讨论的主题。400多名多国代表共同达成的苏州共识认为,采取措施提升全体公民多种语言的能力,将会有助于满足全球的社会需求,对于实现2015年后的全球发展新目标至关重要。措施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以科研带动语言教育的创新,促进人民、机构、国家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以及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语言能力等等。
多种语言的能力包括什么?首要的就是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人口大国,56个民族拥有80种以上的语言,甚至有些地区存在着翻过一座山、跨过一条河,就是不同的方言,“十里不同音”的情形。
为了使不同地区的人们沟通没有障碍,多年以来,我国坚持不懈地推广普通话,普及率达到了70%以上。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对方言、民族语言的忽视。方言、民族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维系亲族的纽带。
此外,多种语言的能力还包括掌握国际交流语言的能力。跨文化的交流越来越多,掌握一门外语越来越重要。澳大利亚语言学家马克斯·兰恩表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要拥有多语言的能力,来处理所面临的压力,第一点包括经济发展和全球贸易,第二个是要管理好一个国际社会,就需要我们有这种有效沟通的能力。”
我们听懂彼此的话,其实是为了理解彼此的心;只有齐心协力,人类才能创造属于我们大家的美好未来。这正体现了本次大会的主题:“语言能力与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