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
    他山之石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同济大学全力打造学生“知行合一”实践平台
    发布时间:2014年03月19日 00:00 发布者: 浏览次数:

    同济大学把理论学习、学术研究、志愿服务、社会实践融为一体,以申报制、导师制、平台制、调研制、合作制等作为工作方式,着力打造学生“知行合一、实践梦想”平台,促进青年大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培养人格、增长才干、奉献社会。

    引入申报制,使自选项目与专项项目相结合。面向全校进行社会实践项目遴选,鼓励学生根据专业和兴趣进行申报,最终立项600余个。发起组建“新型城镇化研究”暑期研究生实践服务团。近100名博士、硕士研究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深入甘肃、云南、河南、苏南地区等8个地区进行调研,充分运用专业知识服务地方发展,助力相关部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为探寻中国城镇化之路贡献同济智慧。积极参与教育部“千名大学生暑期返母校”社会实践活动。选派50名大学生回到曾经就读的中、小学,感受母校变化,拜访当年恩师,激发大家对学校、对老师的感恩之情。

    引入导师制,使深度培训与团队建设相结合。为提高社会实践活动效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暑期社会实践培训采用了“3+1”实践课堂。三场必修培训中,来自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等相关院系专业教师构成的社会实践导师团,就团队普遍关心的选题方法、文献检索、素材收集、成果整理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讲解。选修培训由参加过实践的优秀团队负责人现场讲解,从实践者的角度来谈实践,侧重于经验分享,使得选修培训更为有效。

    引入平台制,使实践活动与全维度宣传相结合。为积极宣传社会实践开展情况,设计了包括传统手机模式、网络互动模式和纸质记录模式在内的全维度宣传平台,充分利用新浪微博、人人网等网络公共平台,对团队实践活动进行宣传、答疑并组织项目网络评比。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城市屋顶绿化案例调研”团队深入考察上海13个公共建筑屋顶绿化区,积极提出意见建议,为推进上海屋顶绿化工程贡献力量,实践成果被《文汇报》刊登。《中国青年网》多家主流媒体累计报道学校社会实践30余次,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

    引入调研制,使实践活动和专业学习相结合。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专业特长,运用科学的调研方法,使社会实践成为学术、科技项目的孵化平台。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韩风临申城,环保进厨房”团队通过对韩国益山市与中国上海市两地餐厨垃圾的处理及收集方式方法、现状、资源化利用进行对比调查研究,了解韩国现在餐厨垃圾的先进经验,助力上海餐厨垃圾回收试点工作。马克思主义学院“城镇化过程中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调研”团队关注目前新型城市化进程中“新市民”生活现状,对江苏省昆山市农民征地补偿问题开展调研。

    引入合作制,使实践活动和校内外资源相结合。学校注重大学生社会实践同校友加强互动,积极开发校友资源,努力使其成为创新社会实践组织方式的新途径。通过与校友互动,推动了校地人才对接,为校友所在地的经济社会建设提供服务,以实际行动支持校友事业发展。开展青年学生“回高中母校宣讲”活动,组建70余支团队赴26个省市自治区,向中学生进行宣讲,展现同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严谨求实的优良学风,让更多高中生、高校教师及家长了解同济,走进同济,热爱同济。积极拓展校外资源,在企业支持下设立雅居乐地产“绿色低碳、未来地标”大学生社会实践奖,鼓励学生开展与绿色建筑技术、生态技术创新相关的实践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