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
    他山之石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大“知行”学生社会实践团开展“交通强国铁路先行”寒假主题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2年02月25日 00:00 发布者: 浏览次数:

    今年寒假期间,上海交通大学“知行”学生社会实践团前往上海、南京、宣城等地,深入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港海铁联运有限公司、宣城市铁路(机场)建设管理服务中心等单位深入调研,开展“交通强国铁路先行”寒假主题社会实践活动。

    复兴号上唱响冬奥之歌

    “我们都需要爱,大家把手都牵起来,Together for a shared future一起来,一起向未来……”1月25日,在北京冬奥会倒计时10天之际,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客运段、华铁旅服乘务员们为乘坐上海虹桥开往北京南站G6次列车的旅客们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来自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的“知行”学生社会实践团成员黄鹤、陈志翀、朱凤凤、王子衡、文智艺、陈佩茹、Owassa Dimitri和指导教师徐峰、张志鹏,上海交通大学体育系教师、羽毛球世界冠军卢兰,留学生代表2019级博士研究生Luke Johnston、2020级硕士研究生Hasnae Naoui等和旅客们共同参与本次迎冬奥活动。

    7时40分许,在上海虹桥站1号站台上,G6次新型复兴号智能动车组列车静候发车。担当该次列车乘务工作的上海客运段、华铁旅服工作人员提前装饰车厢,喜庆的福字、精致的雪花窗贴、春联,把整洁的车厢装点得年味十足。车厢的顶部和两侧挂满了以冬奥会为主题元素的剪纸和雪花,一瞬间将旅客们带至富有冬奥场景氛围的冰雪世界。8时,列车徐徐开出上海虹桥站,列车长薛峰在欢快的歌曲中开场主持“迎冬奥”知识小竞赛活动,实践团的师生们积极参与回答问题,并受到主持人充分肯定,现场气氛活跃。

    实践团成员、船建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陈志翀说:“在复兴号上喜迎北京冬奥,让我倍感祖国的日益强大,作为一名交大学子,我更加坚定了为祖国发展贡献青春热血决心。”“我相信,北京冬奥会全程都能让我们感受到伟大的体育精神,都能给我们留下美好的回忆”,船建学院交通运输工程系留学生 Owassa Dimitri表示。

    一堂行走的“大思政课”

    活动中,上海交通大学“知行”学生社会实践团开展了一堂行走的“大思政课”。实践团实地参观了“复兴号”智能动车组,感叹创新驱动下中国铁路技术的飞速发展沿途,实践团还前往全国时代楷模、南京站158雷锋服务站及事迹陈列室,充分感受“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历史责任和光荣使命。

    实践团在 “复兴号”智能动车组上深度调研了车体外观、座椅设施、结构设计、智能交互终端等主要部分,新款动车组通过智能化改造全面提升列车舒适性、安全性、便利性,成员们在惊艳于匠心之举的同时也深刻体会到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在南京火车站158雷锋服务站,志愿者们助人为乐、发扬当代雷锋精神的事迹让实践团成员感触颇深。服务站涌现了一大批以孙燕光为代表默默奉献的劳动模范,他们几十年如一日为旅客提供帮助,使交通服务和城市更有温度。

    在铁路展览馆,实践团成员深入了解南京火车站建站以来的历史变迁。抗战时期,南京火车站具有重要的军事价值,建国后对国民经济的腾飞同样起到了重大作用。铁路的六次大提速是交通人智慧的结晶,从蒸汽机车到复兴号,高铁已然变成靓丽的中国名片,实践团成员感叹铁路的飞速发展,也坚定了践行交通强国的决心。

    “作为一名交大博士生,我感受到了蕴含在铁路事业中的家国情怀与复兴号列车的高科技含量,我的专业是交通运输,未来我也将投身于交通运输行业,努力肩负时代重任,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做出自己的贡献”,实践团成员、船建学院博士研究生朱凤凤谈到。同为实践团成员的船建学院交通运输工程系大二学生王子衡表示:“我们要从社会实践中体验最新科技成果,只有知行合一,未来才能切实地做出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重大成就。”

    海铁联运贡献交大智慧

    2022年2月9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学“知行”学生社会实践团前往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开展调研实践活动,围绕上海市港海铁联运的发展现状、成功经验、现存问题等内容与有关部门领导进行了深入交流座谈。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货运部主任郭坚、副主任马红伟、货运营销科科长李琳、上海港海铁联运平台公司市场部经理赵海兴,上海交通大学“知行”实践团指导教师胡昊、张家春、张志鹏和多位同学参与本次调研。

    据介绍,自2018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 (2018-2020年)》以来,上海市政府、中国国家铁路集团对上海市港海铁联运的发展高度重视。为解决联运过程中的协调问题,上海港、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公司、中铁集装箱公司、中远海运集团四家公司于19年底合资创办了上海港海铁联运公司。铁路定时定点的“循环班列”的开行,也增强了海铁联运的时效性。上海港的海铁联运量,已经从19年的4万箱,逐年快速增长至2021年的41万标箱。

    但上海港作为世界第一大港,其海铁联运业务仍与国内宁波港等港口存在差距。铁路未进港是目前主要短板,导致从中心站到港口42公里的短驳费用甚至超过了铁路运输的成本。除此之外,实践团也了解到,目前上海港海铁联运节能减排、缓解交通拥堵等社会效益未被精确计算,且目前的补贴政策仍存在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海铁联运的发展。

    通过本次调研,实践团成员拓宽了视野,将课本中所学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加深了对海铁联运的认识,也期待能够发挥专业本领,为上海海铁联运的进一步发展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贡献交大力量。

    地方调研了解行业痛点

    1月24日和2月10日上午,上海交通大学“知行”学生社会实践团成员先后两次前往安徽省宣城市铁路(机场)建设管理服务中心,开展地方铁路投融资调研实践活动。这次调研紧紧围绕地方铁路投融资的发展历程、现状问题及未来展望三个方面展开。宣城市铁路(机场)建设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沈奇鸣、葛小雷从不同角度,重点对市辖区范围内宣绩铁路、宁宣铁路两个铁路投融资项目进行了详细介绍,双方开展了互动交流。

    随着全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逐步建成,铁路建设投资主体或将由国家转向地方,但由于铁路投资规模大、回收周期长,目前地方政府望而却步,内生动力有限。当前地方铁路融资方式主要是传统的财政出资、银行贷款,以及专项债和非标专项债。未来需积极探索引入社会资本,创新投融资体制,通过多方努力以平衡地方铁路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本次调研进一步加深了实践团成员对于地方铁路投融资中重点、难点、痛点和堵点问题的认识,收集了行业部门解决问题的一些宝贵经验,对于今后推进铁路投融资改革研究工作有一定借鉴作用和参考价值。

    离沪返沪途中体验高速铁路发展

    随着我国高铁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搭上了高铁这趟蕴含着科技与民族力量的现代化智慧快车。2022年春节前后,学生社会实践团利用开学返程的机会,在各自乘坐的高铁上进行了有关智慧高铁的体验和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们来自五湖四海,实践活动也得以在从杭州、大连、成都、郑州、广州、宣城、盐城、安庆、常州等多个城市开往上海的高铁上开展,体验的列车车型包括早期投入运营的和谐号动车组,也有最新的复兴号智能动车组,感受中国速度的同时也看到高铁技术的不断进步。部分实践团同学参与了上海客运段与上海交通大学等合作的科研项目“智能复兴号旅客行为视频分析装置研制”,深刻感受研究工作的必要性和研究成果的重要性。

    本次实践过程中,每位成员都是高铁发展史的观察员和记录员,大家从列车环境、智能化设施、乘客行为、列车服务细节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调研分析,尤其在充满科技感的复兴号上,同学们认识到各种智能设备为人们的旅途带来很多便利。

    113年前,中国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修建完工;44年前,邓小平坐在日本新干线上感慨道:“就像推着我们跑一样,我们现在很需要跑!”;而如今,高铁已经成为了一张靓丽的中国名片,规模第一,技术领先。本次社会实践中,实践团成员们坐在飞驰的高铁上,不仅加深了对高铁这一便民工具和强国重器的了解,感受到交通强国的重要意义,也增强了个人使命感。正如实践团成员、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黄鹤所说:“这次社会实践非常特别,我在乘坐复兴号体验中国速度的同时,也感受到了祖国的日益强大。从绿皮车到现在充满科技感的高铁,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速度让人惊叹。作为一名交大博士生,深感自豪的同时,更加坚定了投身交通强国事业的决心,思源致远,不忘使命,勇担重任,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为行业的发展添砖加瓦,为祖国的复兴奉献自己的青春热血。祝高铁事业蓬勃发展,再创佳绩!祝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日新月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