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参考》[第一百七十七期]
主办:共青团武汉科技大学委员会二○一二年十一月十八日
承办:武汉科技大学大学生政治理论学习研究会☆内部资料注意保存☆
………………………………………………………………………………………………………………………………………
目录
※思想教育※
1、李忠杰:清醒认识和驾驭改革的三大规律
※时政要闻※(11月12日-11月18日)
2、教育部新设学前教育办公室
3、全国各地干部群众喜庆党的十八大胜利闭幕
4、新一届中共中央委员会和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诞生记
5、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闭幕
6、凝心聚力向未来――党的十八大闭幕会侧记
7、福州全面开通农村寄宿学生周末班车
8、中国警用直升机可应用多种装备开展公安执法
9、梁光烈会见缅甸国防军副总司令兼陆军司令梭温
10、日本外相称野田解散众院决定“愚蠢但老实”
11、中国国家深海基地预计将于明年5月底前开工
12、以色列空袭加沙致死人数升至40人超350人受伤
13、日本解散国会安倍当首相中日将岌岌可危
14、美官员称将增加亚太战舰数量旨在平衡战略部署
15、奥巴马开启东南亚三国之旅成首位访缅甸美国总统
16、山东两交警遭醉驾司机行凶致一死一伤
17、浙江虐童女教师:对自己行为后悔接受警方处罚
18、新华社评论员:坚持以人为本推动科学发展
19、报告称我国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减缓面临缩小拐点
20、港媒:中国航母迫使美国海军考虑新战略
21、交管部门详解新规“开车抽烟扣3分”系误读
22、明年起火车乘客不再被强制购买人身意外险
23、温家宝抵达柬埔寨将出席东亚系列峰会
24、外媒称习近平对领土主权问题绝不会让步
25、外交部新任女发言人亮相获赞漂亮气质好
26、贵州毕节5名流浪男童疑因躲垃圾箱避寒闷死
27、俄专家分析中共新领导人:习近平从容李克强健谈
28、奥巴马连任后首访定亚洲19日将会见昂山素季
29、东盟宣布将在2015年底建立共同体
※他山之石※
30、武汉大学第七届研究生学术科技节隆重开幕
31、西安交大励志书院学生会举行表彰及聘任会
32、山东理工实践队追寻红色足迹走访革命老战士
33、华中科技大学第四届企业家校友论坛在莞举行
34、复旦大学开始筹建通用高分子材料高性能化协同创新中心
35、江财信院:以课题竞赛“驱动”学习激情
36、湖南师范大学举办民族管弦乐专场音乐会
37、兰州大学“本草”大讲堂讲授天然药物资源开发
38、第十二届“创新江南”大学生科技文化节隆重开幕
39、井大举办“中国记者节――记者在路上”专题晚会
※理论探讨※
40、莫言:沉默者的胜利
………………………………………………………………………………………………………………………………………
※思想教育※
………………………………………………………………………………………………………………………………………【1】李忠杰:清醒认识和驾驭改革的三大规律
改革,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呼唤,同时,也是一个艰难的历史任务、漫长的发展过程。
纵览世界社会主义改革的运行轨迹,我们发现,在其运行态势、成效命运、潮涨潮落的背后,实际上有三大规律在起作用。尤其是周期性发展规律,很可能会对中国未来的走向和趋势产生重大的影响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我就提出了这三大规律。到现在来看,这三大规律被充分证明,不仅客观存在,而且一直发挥着作用。
面向未来,中国的改革开放要继续推向前进,就必须充分注意这三大规律的影响和作用,科学回答这一规律正在向我们提出的问题,因势利导,自觉运用和驾驭这三大规律,积极引导改革开放走向新的高潮,而不要被动无奈地滑向低落。
一、改革的自觉有序性规律
改革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变革的新形式。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自身的内在要求,是在社会主义自身基础上的自我改进、自我完善,因此,是一场主体自觉性运动。这一基本性质,决定了改革是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依靠社会主义自身的力量,依靠人民群众的实践自觉地进行的。因此,社会主义改革首先和基本的规律,就是自觉有序性规律。
自觉有序性规律包含着两层内容:
第一层内容,也是最主要的内容,是改革的自觉性。就是说,改革是在社会主义的主体力量自觉地认识到传统体制的弊病和改革的必要性的基础上由自身提出的要求;改革的主体力量就是社会主义的主体力量,即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群众;对于改革者来说,改革的目标是自觉的、明确的,而且是与社会主义发展的目标一致的,即是要通过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使其优越性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改革的行动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它不是任何个人的盲目行为,而是改革主体一系列具有自觉性的行动。
第二层内容,是改革的有序性。就是说,改革作为一种主体自觉性的运动,必须在相对有序的状态下进行。具体说,改革必须有计划地进行,每一项改革措施都要有比较周密的计划、方案和行动的部署;改革必须有步骤地进行,改革的各项内容及其顺序和实施时机,都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和要求,不能一哄而起;改革必须有组织地进行,不能随意放任、各行其是,更不能搞无政府主义,同时,也要鼓励和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性。
改革的主体自觉性,决定了改革的有序性。或者说,改革的自觉性,必然要求改革始终保持有序化的状态。自觉性和有序化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构成自觉有序性规律的整体。
改革的实践证明,自觉有序是社会主义改革的内在要求和基本特征。任何成功的改革,无一不是自觉有序地进行的。这种自觉,部分是来自于理性的自觉认识,根本上是来自于实践的强烈要求。总体上,都是社会主义在发展进程中提出了改革的要求,促使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从而使改革成为一种自觉的认识和理性的行动。
事实上,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大都是在自身发展遇到严重困难,甚至像中国那样遇到“文化大革命”的严重挫折后,作为拨乱反正的重要举措,才逐步走上改革之路的。这种状况,能不能说“自觉”呢?答案:是。这虽然是某种被动的“自觉”,但同样是自觉有序性规律的表现,甚至是一种主要的表现。传统体制的弊病,社会发展遇到的挫折,使得改革成为社会主义的惟一出路。在改革启动之初,对于执政党和领导者来说,这种改革多少有点“被逼无奈”的感觉。但无论如何,改革都是在执政党和领导者们认识到了改革的必要性之后才真正启动的。如果执政党和领导者们没有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改革就不会启动,任何自发性的改革尝试也不会得到支持,改革也就无以进行。随后,在改革的进程中,如果执政党和领导者们失去了改革的决心和意志,改革也难以继续下去。所以,自觉的认识,是改革得以启动和发展的基本的和前提性的条件。
除了自觉,有序,对于改革的顺利进行也是必不可少的。虽然改革本身意味着对旧体制和就秩序的冲击,是一种“非序化”的行动。但是,这种对旧体制和就秩序的否定和冲击,都是也只能是在一定的范围之内的。如果超出了这种限度,改革自身就会失序,社会就会混乱,执政党和领导者们也不可能容许。不管处于什么原因,改革都会停滞甚至倒退。
所以,不自觉便无以改革,要成功就必须有序。违背了其中任何一个要求,改革就不可能取得成功,甚至会导致混乱或灾难性结果。
那么,有没有执政党和领导者们的认识落后与实践和群众,缺乏对于改革的自觉认识,从而不愿改革和阻碍改革呢?这种情况当然是有的。而这种状况恰恰证明了改革必须是自觉的。自觉了,才会实行改革;自觉了,才能坚持改革。反之,不自觉,就没有改革;不自觉,就不能坚持改革。因此,改革的自觉有序性规律是一种客观的存在。违背了这一规律,改革就不可能得以启动和坚持下去。
在新形势下,中国的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和深入下去,依然在于能否自觉。自觉,就能坚持,就能深入,就能不断发展。
二、改革的整体性协同规律
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某一领域和某一方面的完善和修补,而是对传统体制的全面改造,是从宏观的微观的全方位综合治理,是对社会物质关系和思想关系的深刻变革。参加改革的是整个党及其领导下的千千万万人民,是不同部门、不同职业的人们组成的浩浩荡荡的改革大军。因此,改革不仅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而且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制约和决定其运行状态的基本规律之一,便是整体怀协同规律。
改革的整体性,表现在每个领域、每个部门的改革互相联系、互相制约,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每个区域的改革也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在空间上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由各领域、各部门各地区结合而成的改革整体,具有任何子系统所不能取代的整体功能;每个部门和局部的改革都不能脱离整个系统,而整个系统的改革又影响和决定着部分和局部的改革。
改革的整体性决定了改革的各个部分之间具有密切的协同关系。即各部分的改革不能孤立进行,而必须互相配合,在规模和速度上保持大致均衡的关系,既要有重点突破,又要有整体推进,各部分之间互相呼应,协同运动,使改革沿着有序化的方向发展。当然,这种协同,不是静态的平衡,而是动态的协同。而且这种整体的和谐、匀称、协调的状态不是天然就有的,而是需要通过自觉的调节、控制和协同的方式才能形成。如果不能自觉地实行协同,改革就不可能有序、稳定和持续地进行。
这种整体性协同规律,如果用图表表示,是一个“向心――辐射模型”。它对改革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协同有如下要求:
一是坚持以经济改革为中心,其他各方面的改革围绕经济改革进行,实现经济改革与其他改革的协同。只有经济体制改革顺利推进和取得成功,其他改革才能相应推进和取得成功。其他改革都要面向中心,服从和配合于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要主动向外辐射和输出能量、要求,积极推动和开展其他各个领域的改革,形成万紫千红的局面。中心与外围,互相作用,互相配合。主次关系不能颠倒,也不能脱节。
30多年来,中国的改革开放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经济体制改革作为最重要的改革牢牢抓住不放,同时相应地开展其他领域和方面的改革。而其他一些曾经的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失败或转向,与没有处理好这种关系大有关系。
二是坚持谨慎而又果敢地推动政治体制改革,实行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各项改革的协同。在“向心――辐射模型”中,政治体制改革不处在中心地位。与其他改革一样,它也要围绕经济体制改革进行,受经济体制改革支配,为经济体制改革服务,如果颠倒这个关系,改革就很可能失败。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证明了这一点。另一方面,政治体制改革虽不在中心,但作为上层建筑,却处于一种层高临下的态势,并且相当程度上决定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改革的命运。政治体制不改革,或者失败了,都可能对经济体制改革或其他改革产生致命的影响。
如何处理好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是整体性协同规律中最需要处理好、但也最难处理的一对关系。经济体制变动了,必然要求上层建筑进行变动,这是基本常识。但问题是怎么把握这种变动的关系和程度。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必须相适应。但是不是同步关系?很多人都认为是同步。但其实,只能是有限同步,或适度“错步”,而不可能完全同步。某些个别的政治体制改革会早于经济体制改革外,多数政治体制改革则会稍稍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从整体而言,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应保持“慢半拍、浅三分”的关系。慢一点,浅一点,就比较顺利;如果同步、甚至超前,改革的难度就会成倍增长,甚至导致翻船。当然,也不是过于滞后。过于滞后也会影响经济体制改革。
三是坚持在各项改革的周围形成一种改革的“意识场”,以无形的方式促进改革的整体协同。场是物理学的一个概念,如磁场、引力场等等。它不是实物,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客观存在,充满于整个空间,并具有传递相互作用的能力。用场论看改革,围绕着改革,也存在一种“场”,不过是一种特殊的场,我称之为“意识场”,即由人们的思想观念所组成的意识环境,包括对于改革的认识和态度,也包括其他有关社会生活、社会行为的观念意识。这种“意识场”,处在“向心――辐射模型”的最外围,但对改革却起着潜在的但却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如果围绕改革的是一种积极、进取、向上、开拓、创新的意识场,改革就能在一种较好的意识和舆论氛围中进行;反之,如果围绕改革的是一种消极、无为、软弱、保守、冷漠、僵化的意识场,那么,改革的生气就会在冰冷的氛围中湮没。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进行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推动全党确立起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对于改革开放的一路推进,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正是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指导下,全党全社会形成了一种上下同心协同改革的意识场,使改革开放得以在良好的氛围中进行。
当然,从目前的状态来看,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中国社会也正在出现和弥漫开一种“改革疲劳症”。对于改革的质疑之声加大,坚持改革的热情下降,推进改革的动力减弱。这种“意识场”的变化,对中国改革开放的继续进行,将会产生不可轻视的消极影响,必须及时给予高度的警惕。
三、改革的周期性发展规律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上升性和回复性的统一,用形象的语言说,叫做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其轨迹,从起点、上升、高潮、直至顶峰,然后下降,至最低点,构成一条波浪式的曲线。如果这一过程在某种意义上周而复始,它们便构成了运动的周期性。
这种周期性,无论在自然还是社会发展中都是普遍存在的。社会主义改革有没有周期性?理论上来说,改革作为一个贯串与社会主义发展全过程的社会运动,不可能没有发展的阶段性和曲折性,不可能没有发展和中止、高潮和退潮的交替。因此,社会主义改革必然会具有周期性。
所谓周期性发展规律,同样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方面是说,社会主义改革具有一定的阶段性,无论从改革的内容,还是改革的形式,以及进入改革状态的领域来看,不同国家的改革都会有大致的先后顺序,有逐步发展和深化的过程。因而总是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这种阶段的前后顺序是很难颠倒的。只有在前一阶段发展的基础上,才能进入之后的阶段。每一阶段的改革完成之后,又会相继提出新的改革任务和要求。改革总是这样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向前推进的。
另一方面是说,从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看,改革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周期性。改革的基本任务不是通过一次改革行动就能完成的;相反,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多次试验、多次改革才能够完成。虽然人们主观上总是想把改革顺利地推进到底一次成功,但客观上,由于各种分力的制约,最后构成的历史合力却决定了很难做到这一点。改革的高潮持续一段时间后,必须会有一个稳定、调整、消化、巩固的过程,甚至必然会中途停顿,暂时进入低潮状态。当积累了新的问题,或新的条件具备以后,改革将再度举起高潮。
总之,沿着一条螺旋形上升的道路,周期性地提出改革的要求,周期性地兴起改革浪潮。如果用图形来表示,其运动轨迹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一条波浪起伏的曲线。高潮→低潮→高潮,如此循环往复地出现。当然,每个周期的起点和终点并不在同一个位置上,而是每一个周期都进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正是在这种周期性的循环中,改革逐步深化、发展,直到最后完成其历史使命。
上世纪50年代初,南斯拉夫首开改革先河。随后,又在苏联东欧国家渐次展开。到70年代末,中国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开始兴起改革开放的壮阔浪潮,在世界社会主义改革史上写出了最辉煌的篇章。前后几十年间,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历经曲折,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性成就,也遇到许多很复杂的问题。尤其出乎意料的是,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执政的共产党纷纷下台。改革没有能按预先的期望振兴社会主义。原苏联和东欧地区国家别择他路,离开了社会主义方向。
对这种历史进程进行宏观的考察,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曾经出现过三次大的浪潮,实际上也就是三个周期。随后,出现巨大分化。而中国,则兴起了第四次浪潮,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现在,正处在第四个周期当中。由于前三次浪潮与第四次浪潮有很大不同,所以,我把这样一个历史发展过程概括为“3+1”。
这样一种潮涨潮落的现象表明,社会主义改革的轨迹不可能是一条直线,而只能是波浪式地前进的。这种现象,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但毕竟是客观的存在。我们只能承认它、重视它、研究它,而不能否认它、忽视它、将其极其重要的启示性意义置之脑后。
从改革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来看,决定和影响着改革潮涨潮落的,主要是周期性发展规律。
这种周期性,并不主要基于人们的主观愿望,而是基于客观的历史条件。主观上,人们可能会希望把改革顺利地推进到底,一路浩荡,一次成功。但客观上,由于各种分力的制约,最后构成的历史合力却决定了很难做到这一点。
社会主义改革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周期性发展的现象?
马克思说过:“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
社会主义改革的周期性,正是由制约着改革的诸种内外条件所决定的。在一定的时空环境和历史条件下,改革只能提出、也只能解决业已成熟,能够完成的任务。一旦超出历史条件的许可,试图解决那些尚未成熟、难以解决的问题,改革就必然会遇到重重障碍,出现低潮甚至危机。只有等新的条件成熟了,改革才能在新的层次上继续展开。所以,改革的周期性并不是人为追求的,而是客观的历史条件造成的。
在改革的每一个周期或阶段,改革所处的环境、条件不同,它所相应地所提出的任务和所解决的问题,也并不完全相同。基本上都是:历史性地提出问题,有限度地解决问题。
当然,这种周期性的循环并不是说,每个周期的起点和终点都在同一个位置上。换句话说,历史现象虽然可以重复出现,但其结果却是不同的。黑格尔曾把发展看成是一个起点与终点相遇的圆圈式的运动,马克思主义则把发展看成是起点与终点并不重合的螺旋式上升。虽然有循环,但每一次循环都会进入更高一级的层次。社会主义改革的周期性发展也是这样,每一个周期都可能要比前一个周期更进一层。
四、驾驭规律,推动改革开放继续深入发展
社会主义改革既是一种客观的社会物质运动,又是一种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社会实践。它的发生和发展,要受到主观和客观两类因素的制约。客观的因素,就是不以改革者意志为转移而必然发生和存在的那些客观过程,亦即改革的社会历史条件和客观规律。主观的因素,就是改革的主体特别是领导者为实现改革的目标自觉和有计划的行动。
社会主义改革规律的客观存在,要求一切改革者及其全部改革的措施、行动,都要遵循客观规律。如果违反规律,便会受到规律的惩罚,使改革受到损失乃至失败。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改革,就好比一枚导弹,它的所有的设计、制造、组装、发射、控制、引导,直至达到目标,都要建立在深入的科学研究,切实遵循一切相关的科学规律之上;同时,又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体能动性,善于运用和驾驭规律,不仅在发射前,就为它计算和规定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运行的轨道和程序,而且在发射后,还必须实行严格的控制和引导,不断调整它的运行路线和方式,使它最终能准确地达到目标。
我把这种过程和举措,称作是改革的战略策略制导。改革的战略策略指导必须尽可能地正确,尽可能地少犯错误。如果改革的战略策略及其制导上发生错误,改革这枚导弹就很可能打歪,甚至打到自己头上。
改革的方案设计、组织实施和战略策略制导,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同时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它是改革主体的素质、知识、能力、水平的集中反映,是对执政党的能力、水平的集中考验。苏联东欧共产党的垮台,相当程度上就与改革战略上的错误有关。而中国30多年来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证明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战略策略总体上是正确的、适宜的。
现在,世界上的社会主义国家已经不多。中国,正处在改革的第四个周期发展过程中。30多年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党的十六大以来的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接力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伟大成就深刻昭示我们: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和新的历史征程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继续奋勇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
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改革开放一定能够继续坚持下去,不断深入发展,取得新的成就。对此,我们必须始终充满信心。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中国改革开放的任务还非常艰巨。改革开放的环境条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改革开放面临着许多新的课题,也遇到了一些新的障碍。
在这种形势下,认真研究改革发展的基本规律,因势利导,自觉运用和驾驭这些规律,从而进一步掌握改革的主动权,提升领导改革的水平,对于保证中国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入和不断取得成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践证明,改革,作为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所需要的,不仅是决心,还要有方略;不仅是勇气,还要有智慧;不仅是公众的愿望,还要有领导的才能;不仅是坚定的目标,还要有稳健的步伐;不仅是局部的措施,还要有全局的谋划;不仅要积极争取正面的良效,还要预见和防范可能出现的问题。总之,既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更要有高超的政治艺术。
相信在未来的改革开放岁月中,我们党和国家的领导者们,能够进一步展示出这样的领导水准来。
尤其是,改革的周期性发展规律并没有消失,而且还在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来。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们面临的新问题不断出现,新难点接踵而至。人们对于改革开放的认识和观念也有了一定的差别,对于某些具体问题的认识和观点甚至已经大相径庭。能不能说,当今中国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出现了“改革疲劳症”?这是值得警惕的。
如果对改革开放的信念继续淡化、改革开放的阻力进一步加大,“改革疲劳症”进一步发展,中国改革的周期性现象会不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某种新的方式出现?中国的改革开放会不会突然或缓慢地滑向低谷?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改革的第四个周期会不会在某个时候终结?这更是值得我们警惕的。
规律不可改变,但规律作用的方式、范围、程度、时间、结果是可以掌控的。
改革的周期性发展规律,预示改革会出现潮涨潮落的周期性现象。但何时涨潮、何时退潮,并不是命中注定的。只要我们清醒地认识这个规律,努力掌握这个规律,恰当地利用这个规律,科学地驾驭这个规律,那么,我们就可以使这个规律为我们所用,将改革引导到党和人民所需要的方向。
所以,改革的周期性发展规律,既告诉我们改革出现困难和曲折是不可避免的,更告诉我们要善于驾驭这个规律,因势利导,不断推动改革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当改革遇到困难时,要及时变更节奏,稳住阵脚,寻找新的出路。当环境和条件变得有利时,又要及时抓住机遇,部署力量,采取措施,掀起新的一轮改革的高潮,将改革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
中国仍然处在一个可以继续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改革开放进一步发展的环境和条件是具备的,空间是巨大的。
将改革开放引向何方,关键在于我们自己,希望也在于我们自己。
从根本上来说,关键在于党和人民,希望也在于党和人民。
在此基础上,关键在于具有选择和决定政策权力的领导者们,希望也在于这些能够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的领导者们。
………………………………………………………………………………………………………………………………………
※时政要闻※(11月11日-11月17日)
………………………………………………………………………………………………………………………………………【2】教育部新设学前教育办公室
教育部新组建了综合改革司、巡视工作办公室,在撤销直属高校工作司的同时设立直属高校工作办公室。同时设立了教育部学前教育办公室、教育部特殊教育办公室和教育部继续教育办公室。教育部表示,成立这些机构是为了深入突进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全面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
………………………………………………………………………………………………………………………………………【3】全国各地干部群众喜庆党的十八大胜利闭幕
在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4日在北京胜利闭幕。各地广大干部群众尽情分享盛世盛会的喜悦,大家普遍认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这次大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描绘了社会民生发展的宏伟蓝图,意义重大,催人奋进。大家表示,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谱写人民美好生活的崭新篇章,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4】新一届中共中央委员会和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诞生记
2012年11月14日。北京人民大会堂。2300多名党的十八大代表和特邀代表,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出由376名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组成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和130名中央纪委委员组成的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5】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闭幕
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通过关于十七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后,14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胜利闭幕。
………………………………………………………………………………………………………………………………………【6】凝心聚力向未来――党的十八大闭幕会侧记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闭幕会。作为拥有8200多万党员的执政党,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世人瞩目。
这是高举旗帜、求真务实的盛会。过去一个星期,2300多名十八大代表和特邀代表,履行使命,描绘蓝图,共同奏响奔向未来的时代强音。
这是凝聚人心、催人奋进的盛会。历史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之路。更高地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思想更加坚定,行动更加自觉。
…………………………………………………………………………………………………………………………………【7】福州全面开通农村寄宿学生周末班车
记者从福州市政府获悉,全市所有道路符合安全通客车条件的县(市)区的农村寄宿制学校要全面开通农村学生上下学周末接送班车,周末学生班车要延伸到所有通客车的行政村。
福州市政府要求,各县(市)区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通过财政资助、税收优惠、政策扶持等多种方式,推动农村寄宿学生周末班车的开通,最大限度解决农村学生周末上下学乘车难问题。
………………………………………………………………………………………………………………………………………【8】中国警用直升机可应用多种装备开展公安执法
记者从中航工业哈飞集团获悉,由中航哈飞生产、现已服役的AC312警用直升机可应用多种装备开展公安执法。警用直升机为公安人员执行侦察取证、空中支援、城市巡逻、搜索救援、追捕逃犯等任务提供了现代高效的执法装备,可大幅度提高公安人员的应对速度与实施能力。
…………………………………………………………………………………………………………………………………【9】梁光烈会见缅甸国防军副总司令兼陆军司令梭温
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梁光烈16日在八一大楼会见了来访的缅甸国防军副总司令兼陆军司令梭温。
梁光烈说,中缅两国山水相连,毗邻而居,两国人民友谊源远流长。进入新世纪以来,两国关系的发展在各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方高度重视发展中缅两军关系,愿同缅方一道,切实加强战略沟通,不断加深务实合作,着力维护边境稳定,进一步推动两国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发展,为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共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10】日本外相称野田解散众院决定“愚蠢但老实”
日本首相野田佳彦11月14日突然做出解散众院的决定,引起日本政坛一片哗然。而日民主党内部对野田的决定也是褒贬不一。据日本媒体报道,野田做出举行大选决定后,民主党内相继有多人宣布退党,但日本外相玄叶光一郎则在16日表示,野田做出了一次“愚蠢但老实”的解散决定。
………………………………………………………………………………………………………………………………………【11】中国国家深海基地预计将于明年5月底前开工
记者日前从中国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了解到,国家深海基地筹建工作进展顺利,继总体规划方案获国
洋局批复后,目前初步设计方案已经上报国家发改委,国家深海基地有望明年5月底前开工建设。
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主任刘峰介绍,国家海洋局6月份批复了项目的总体规划方案,目前初步设计方案已上
国家发改委,有望在今年年底得到批复。“在筹建过程中,青岛市及其下辖即墨市都给予了很大支持,一些手续的办
为我们开辟了绿色通道,加快了深海基地的筹建步伐。”他说。
………………………………………………………………………………………………………………………………………【12】以色列空袭加沙致死人数升至40人超350人受伤
当天在以军对加沙城东南部空袭中受重伤的巴勒斯坦圣战组织(杰哈德)武装人员穆罕默德•亚辛在转送加沙城希法医院不久后伤重不治,这导致自以色列14日宣布对加沙发动“防务之柱”大规模军事行动以来,在以军空袭中丧生的巴勒斯坦人上升至40人。
在40名死者中有14名巴勒斯坦平民,其中大多数是妇女和儿童;而350名伤者中也包括约90名妇女和儿童。
…………………………………………………………………………………………………………………………………【13】日本解散国会安倍当首相中日将岌岌可危
野田佳彦内阁16日正式决定解散国会,具有极右倾向的日本自民党总裁安倍晋三成为日本下一任首相热门人选,有望再次当选日本首相。韩媒称,即使没有钓鱼岛一系列纠纷,已处于风口浪尖的中日关系也很有可能变得更“岌岌可危”。
安倍正在推进的修改日本和平宪法和集团自卫权活动本身会动摇东亚安全的危险要素。他还把“过去担任首相时期未能参拜靖国神社,这让我一直悔恨不已”的话经常挂在嘴边,因此若他成为日本首相,很有可能会参拜靖国神社。
………………………………………………………………………………………………………………………………………【14】美官员称将增加亚太战舰数量旨在平衡战略部署
美国海军作战部长格林纳特表示,美国将继续增加部署在亚洲的战舰数量,并提高西太平洋基地船舰比例,以配合美国在亚洲的再平衡战略。
他指出,美国军事预算虽然缩减,但亚太布局比重将增加。至2020年,美军船舰将提高至295艘,亚太地区运作能力将提高20%,每天有60艘船舰将频繁往来亚太海域,执行任务、轮替或维修。更多战机也将长期以亚洲为基地。
………………………………………………………………………………………………………………………………………【15】奥巴马开启东南亚三国之旅成首位访缅甸美国总统
美国总统奥巴马17日乘坐空军一号离开华盛顿,开启他对东南亚三国――泰国、缅甸和柬埔寨的访问,这是奥巴马连任后首次出国访问,同时他也将成为首位出访缅甸和柬埔寨的美国总统。
访问期间他将与缅甸总统吴登盛举行双边会谈,还将前往缅甸反对党领导人昂山素季的住所与其进行会晤,随后他将在仰光大学发表演讲。缅甸之行被视为奥巴马此次三国之行的焦点,他将由此成为访问缅甸的第一位美国总统。
……………………………………………………………………………………………………………………………………【16】山东两交警遭醉驾司机行凶致一死一伤
民警夜间巡查发现一无牌照车辆,就在民警将车拦下并发现司机有酒后驾驶嫌疑后,司机突然拔出刀子向民警刺去,致使两名协警受伤,其中一名协警经医治无效牺牲。目前犯罪嫌疑人已被刑事拘留。
案发后,无棣警方立即在县城布控对犯罪嫌疑人展开追捕。当晚8时30分许,犯罪嫌疑人姜某到无棣县公安局城区派出所自首,并交代了抗拒民警执法,用刀捅伤执勤人员的犯罪事实。
………………………………………………………………………………………………………………………………【17】浙江虐童女教师:对自己行为后悔接受警方处罚
温岭市公安局官方发布消息表示,“虐童事件经警方深入侦查,根据罪刑法定原则,认为涉案当事人颜艳红不构成犯罪,现依法撤销刑事案件,对其作出行政拘留十五日的处罚,羁押期限折抵行政拘留。今天,温岭警方依法释放颜艳红。”
颜艳红说“没想到事情闹这么大”,她对自己的行为“挺后悔的”。
………………………………………………………………………………………………………………………………………【18】新华社评论员:坚持以人为本推动科学发展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十八大报告通篇体现着党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指引我们在推进科学发展进程中始终不忘人民重托、永远为人民谋幸福。
………………………………………………………………………………………………………………………………………【19】报告称我国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减缓面临缩小拐点
虽然中国目前收入分配差距较大,但扩大的趋势在减缓,收入差距面临缩小拐点。报告称,中国城乡之间的收入比系数最近两年持续下降,从2009年的3.33下降到2010年的3.23,2011年进一步降至3.13。由于中国收入差距约一半来自城乡差距,城乡差距的走向对整体收入差距的变动起着决定性作用。
………………………………………………………………………………………………………………………………………【20】港媒:中国航母迫使美国海军考虑新战略
中国航母迫使美国海军重新思考拥有航母是一国海军实现蓝水战略的基础和首要标志。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来说,没有比首艘航母服役更为重要的现实了。
中国在东亚海域的反介入战略将很快得到修改,中国很可能会宣布“禁止进入”的区域。美国及其伙伴必须构筑有别于被动的“21世纪海权合作战略”的海洋战略,其内容必须更加具体。
………………………………………………………………………………………………………………………………………【21】交管部门详解新规“开车抽烟扣3分”系误读
从明年1月1日起,公安部修订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将正式施行,部分交通违法的处罚标准有所改变。上个月起,多条名为“驾车记分帖”的微博被大量转发,该网帖总结了闯红灯、酒驾、不系安全带、行驶途中拨打手机抽烟、有意遮挡号牌、超速行驶等6项违法的处罚标准。
针对这一情况,成都市交管部门进行了详细解读,指出了其中的谬误。“在已经发布的号令中,关于违法处罚的规定已经很详细,如果粗略地分成几大类,很容易造成误读。”民警说。
………………………………………………………………………………………………………………………………………【22】明年起火车乘客不再被强制购买人身意外险
16日,中国政府网公布国务院第628号令,修改和废除了部分行政法规。其中要求明年元旦起废除《铁路旅客意外伤害强制保险条例》,已经实施61年的铁路强制保险将被取消。
昨日从铁路部门获悉,从明年元旦起将全面实行新的规定,所有车票将不再包含票价2%的保险费用,这意味着乘坐火车的乘客将不再被强制购买“人身意外伤害强制保险费”。
同时,《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条例》第33条也将被删去,以后铁路交通事故伤亡赔偿限额不再只有15万元。
………………………………………………………………………………………………………………………………………【23】温家宝抵达柬埔寨将出席东亚系列峰会
当地时间18日下午2时许,中国总理温家宝乘坐的专机平稳降落在柬埔寨首都金边国际机场。随后两天多时间里,他将出席东亚系列峰会并对这个中国的传统友好邻邦进行正式访问。
应东盟轮值主席国柬埔寨王国首相洪森、泰王国总理英拉•钦那瓦邀请,温家宝于18日至21日出席在柬埔寨金边举行的第15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东盟与中日韩(10+3)合作15周年纪念峰会和第七届东亚峰会,并对柬埔寨和泰国进行正式访问。
对于本次东亚系列峰会,中方近日也提出三点期待:促进信任与团结,深化务实交流与合作,推进各项机制并行发展。中方希望,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发酵、东亚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与会各国能共同应对危机,维护地区增长势头。
………………………………………………………………………………………………………………………………………【24】外媒称习近平对领土主权问题绝不会让步
2012年11月15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的中央政治局,并选举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至此,中国共产党完成了代际交替。11时53分,七位新当选的政治局常委第一次以新的身份集体出现在镁光灯下,会见中外记者。
中国作为政治大国在世界上的政治影响力不容置疑,近几年,国际政治事件中中国的态度也成了不容忽视的重要影响因素。中共高层领导换届,在统战政策、外交措施上将会呈现怎样的风气,即为媒体所关注,也让世界其他国家重视。
首尔大学教授赵永南在谈到新一届中共领导集体的外交政策时表示,习近平是一位实用型的民族主义者,他在领土主权问题上绝不会做出让步,但也会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赵永南还向《中央日报》表示,中美两国未来在军事和安全领域将产生一定的竞争与矛盾,美国将会宣扬亚洲国家对中国崛起的恐惧来维护自己在亚地位。
………………………………………………………………………………………………………………………………………【25】外交部新任女发言人亮相获赞漂亮气质好
外交部新闻司司长秦刚昨天宣布,新闻司副司长华春莹任外交部新任发言人,下周一她将首次主持外交部例行发布会。记者了解到,这是外交部发言人制度建立以来的第27位发言人、第5位女发言人。华春莹在昨天的外交部记者会上首次亮相,表示期待着与记者真诚沟通,平等交流。
曾有外国记者评价称,中国需要一个女性代表中国,因为女性能给一个国家更好的外貌和形象,“女性说话很软,如同姜瑜女士,长相很得体,讲话很好听,这些都是能在国际上给中国挣分的。”这样的评价也成为外交部女发言人的共同点。新任外交部女发言人即将亮相的消息一出,立即引发网友热议。“美”、“漂亮”、“气质好”,是网友评价华春莹时用得最多的词汇,大家都期待着她从下周一开始更多地出现在公众视线中。
………………………………………………………………………………………………………………………………………【26】贵州毕节5名流浪男童疑因躲垃圾箱避寒闷死
16日清晨,5名身份不详的男童,被发现死于贵州省毕节市城区一处垃圾箱内。贵州省市警方已展开调查。截至昨夜发稿,官方尚未披露死者具体身份及死因。据初步分析,5个小孩可能是躲进垃圾箱避寒窒息“闷死”。
据毕节宣传部门一官员介绍,最早发现5名死者的人,是一位拾垃圾的老太太。事发地点位于毕节市七星关区环东路人行道,距离流仓桥办事处不到百米。
从毕节市委宣传部获悉,5个死亡的男孩子年龄不等,均在10岁左右。相关人士表示,因为警方正在与教育部门和家属联系,目前尚不知死者具体身份,以及为什么会出现在垃圾箱内。
上述宣传官员透露,死者遗体已送毕节市殡仪馆,省市警方成立的调查组正在展开调查,根据初步掌握的情况,已排除他杀的可能。
据到过现场的目击者描述,事发垃圾箱旁边是一个拆迁工地,“孩子们在拆迁工地围墙里面,用一些写有广告语的塑料篷布、水泥砖和三合板围起来,并在里面住了好几天”。
………………………………………………………………………………………………………………………………………【27】俄专家分析中共新领导人:习近平从容李克强健谈
俄新社11月15日报道称,中共新领导人习近平善于平衡各方面利益,而常委李克强开明健谈,能够取得中国年轻一代的广泛支持。
俄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主任研究员贝格尔在电话中向俄新社称,习近平有能力平衡各方关系,“既不太左也不太右”,不走极端偏激之路,这些特质正是执掌世界大国最需要的。
在谈到习近平是否同样拥有广泛群众基础时,他表示,新总书记未来几年的执政表现将决定这个问题的答案,他相信习近平不会辜负前辈对他寄予的厚望。
在谈及常委之一李克强时,莫斯科国立大学亚非学院副院长卡尔涅耶夫说,“友好、健谈,这是他留给我的印象。尤其是在莫大礼堂的演讲结束后,他没有立即离场,而是走下讲台同到场的中国留学生握手交谈,这体现了他性格中开明的特点,也证明他受青年欢迎的形象并非空穴来风。”
卡尔涅耶夫进一步指出,李克强早年在北京大学攻读法学学士学位期间曾任学生会主席,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毕业后又在职取得经济学博士学位,而习近平则是法学博士,“中共高层的教育背景正从老一辈领导人的工程师身份朝着经济学家、法学家转变”。
………………………………………………………………………………………………………………………………………【28】奥巴马连任后首访定亚洲19日将会见昂山素季
从18号也就是今天一直到20号,奥巴马将访问三个亚洲国家:泰国、缅甸和柬埔寨,并将出席在柬埔寨首都金边召开的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今天(18号)晚些时候,奥巴马就将抵达他这次东南亚之行的第一站――泰国首都曼谷。
此次奥巴马访泰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经济和政治合作两个方面。经济方面,关于加入《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谈判的话题已经在泰国“未访先热”,从泰国的反对党民主党领导人阿披实,到泰国舆论界和学界都呼吁政府对参加谈判采取审慎态度。17号也就是昨天,泰国总理英拉宣布,将不会在和奥巴马的会见中商讨泰国加入《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谈判的议题。英拉表示,许多政党都表达了对于加入这一协定的担忧,而加入谈判的决定必须经过内阁和国会的批准,目前并没有和美国方面就这一问题达成任何协议。
………………………………………………………………………………………………………………………………………【29】东盟宣布将在2015年底建立共同体
柬埔寨外交与国际合作部国务秘书高金洪18日在金边说,东盟领导人决定将2015年12月31日设定为建立东盟共同体的最后期限。
高金洪在第21届东盟峰会后举行的发布会上说,在当天召开的全体会议上,东盟十国领导人同意将在2015年底建立东盟共同体,2015年东盟轮值主席国马来西亚届时将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
………………………………………………………………………………………………………………………………………
※他山之石※
……………………………………………………………………………………………………………………………………【30】武汉大学第七届研究生学术科技节隆重开幕
11月7日,武汉大学第七届研究生学术科技节隆重开幕。中国科学院院士张俐娜,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传中出席,相关职能部门和各研究生培养单位负责人,400余名研究生代表参加。
张俐娜、王传中为获得“武汉大学第六届研究生十大学术之星”称号的学生颁奖。
在致辞中,王传中对本届科技节提出三点希望。希望它保持专业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引导激励研究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希望以此为契机,进一步优化校园活动的结构和品位;希望广大研究生树立远大理想,为国家富强、科技创新谱写新篇章。
开幕式后,张俐娜作题为《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培养优秀科技人才》的首场讲座。她从自身经历出发,介绍了科学活动中应该遵守的学术道德,并从学术研究中应有的责任心、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精神和求真务实精神等方面做了详细论述。
“要用放大镜去看别人的优点,也要用放大镜来看自己的缺点。”张俐娜寄语研究生学子,要虚心学习、团结奋进、恪守科学道德和作风,增强创新能力,勇攀科学高峰。
据悉,本届学术科技节以“炎黄翘楚以诚立世,肩重任奋自强;珞珈英才凭信树本,求真知辟新航”为主题,历时两个月,由研究生新生训练营、讲座论坛、学术竞赛、素质拓展等7个板块组成。
………………………………………………………………………………………………………………………………………【31】西安交大励志书院学生会举行表彰及聘任会
近日,西安交通大学励志书院在中三3303召开2011级学生会表彰及聘任大会,对上一学年学生会中表现优秀的集体和个人予以表彰,并聘任新一批学生会成员。励志书院院长助理郭虎老师,团工委书记史瑞琼老师,副书记沈飞跃老师以及选培办朱干事参加会议。上一届学生会副主席牛曦晨对去年学生会的工作进行了总结汇报,同时指出了各部门工作的不足,如各部门之间沟通较少,合作不够,对外交流较少等。她提出应该建立学习型、思考型、创新型学生会。
新一届学生会副主席刘新群代表主席团发言,提出本年度工作计划,他热情激昂的指出今后学生会工作的发展方向,以及所要达到的目标。
郭虎老师作总结发言,希望同学们在大学中不仅要学习好文化知识,更要提高自己其他方面的能力,做新时代的新大学生。
………………………………………………………………………………………………………………………………………【32】山东理工实践队追寻红色足迹走访革命老战士
山东理工大学“众团出击――追寻红色足迹,锤炼坚定信仰”学生社团暑期社会实践队之三农学社实践小分队走进马尚镇,走访革命老战士,献上建党90周年的问候!
为传承发扬革命先烈艰苦朴素的大无畏革命精神,记录抗战建国的艰难困苦。三农学社特借此社会实践机会,走访革命老战士,追寻那一段段峥嵘红色往事。8月20日下午,实践小队来到朱建贵,吕丕玉两位老人家里,老人亲切的接待了实践队员,并详尽的介绍了当年西南大剿匪的历史经过及所在刘邓大军第二野战军129师第二营的作战经历。队员们深深地被老人们精彩的故事吸引,同时也赞叹老人们在那种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却能取得作战的胜利。采访结束了,老人还嘱托我们要好好学习,建设这得之不易的新中国。
走访结束,队员回到学校,认真整理学习报告。通过此次走访,加深了队员对祖国的热爱,增强献身祖国建设的意识,锻炼了服务于人民的能力!
………………………………………………………………………………………………………………………………………【33】华中科技大学第四届企业家校友论坛在莞举行
11月10日,华中科技大学企业家协会第四届企业家论坛在广东东莞召开,200余校友代表齐聚一堂,共话“创新与转型”。校领导李培根、马小洁、邵新宇出席论坛。
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喻世友校友主持开幕式,中国进口汽车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校企业家协会会长丁宏祥校友,校党委副书记马小洁,国务院三峡办原副主任张德楠校友,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袁仲荣校友先后致词。
副校长邵新宇,校友张燕生、李佐军、闫大鹏、刘顺达、吴松、张晓仑、王利平、田俊彦、郎华、吴立春、靳海涛、李刚、魏世伟等人分别作了主题演讲。
当天下午,围绕着“‘十二五’规划之新兴产业发展机遇”“传统产业创新与转型”和“资本市场与产业发展”等三个主题,与会代表从各自创新实践出发,进行了热烈讨论。物美集团总裁、校企业家协会常务副会长张斌作了总结演讲。
校长李培根对论坛作总结发言。他从华中科技大学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和世纪之交两段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切入,回顾了华中科技大学在“创新与转型中书写”的历史,并就华中科技大学在未来如何进行创新与转型进行了展望。他指出,华中科技大学近年来实现高速发展,但也面临着一系列的约束与不足,必须通过差异化战略,增强资源获取能力和有组织创新能力。随后,李培根还向校友介绍了华中科技大学在推进三大战略转变,调整管理模式,推进综合改革等方面的打算。
论坛结束后,广大企业家校友分别参观了校友吴松主持创建的广汽集团乘用车有限公司及华中科技大学东莞制造工程研究院。
本届论坛由华中科技大学广州、深圳、珠海、香港、澳门、佛山、东莞、惠州等地校友会协办,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珠三角校友会承办。该论坛旨在加强校友之间联系,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为各企业家提供交流合作的平台,实现“联络校友、增进友谊、加强合作、促进交流”的校友会宗旨,增强校友凝聚力,扩大华中大校友影响。
………………………………………………………………………………………………………………………………………【34】复旦大学开始筹建通用高分子材料高性能化协同创新中心
用高分子材料高性能化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研讨会在复旦大学逸夫科技楼多功能厅隆重举行。
会上,复旦大学、中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上海石化三方正式启动协同创新中心的培育组建。校党委书记朱之文、校长杨玉良、副校长金力,中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副院长乔金粱、副总工程师张师军,上海石化总经理王治卿、副总工程师任国强等出席了建设研讨会。
朱之文、乔金粱和王治卿共同为通用高分子材料高性能化协同创新中心揭牌。金力、乔金粱和王治卿共同为通用高分子材料高性能化协同创新中心揭牌。金力、乔金粱和王治卿分别代表复旦大学、北京化工研究院和上海石化讲话。
金力表示,校企协同创新不仅是大学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时代责任,也是推动大学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复旦大学正在积极抢抓机遇,在能源、材料、生物、医学等战略领域开展前瞻布局。长期以来,复旦大学一直坚持面对国家重大需求,在基础研究方面开展研究,并进一步通过指导产业化生产,为国家做出实质性贡献。同时,复旦大学也希望通过这个协同创新中心的试点,争取成为校企协同创新的典范,带动复旦的协同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步伐。
………………………………………………………………………………………………………………………………………【35】江财信院:以课题竞赛“驱动”学习激情
11月15日下午的荟庐学术报告厅里,掌声此起彼伏,久久不能停歇,江西财经大学信息管理学院2012-2013学年学生课题竞赛动员大会在这里举行。江西财经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院长方志军、党总支书记夏国华、副书记韩国玉、副院长张军、华长生、院长助理沈波、黄建、学科竞赛指导教师舒蔚、狄国强出席了会议,在2012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江西省大学生计算机作品赛等大赛中获奖的学生团队以及2011级、2012级三百余名同学参加了动员大会。
大会首先宣读了在“2012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第三届‘国信蓝桥杯’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创业大赛”、“江西省大学生计算机作品赛”、“江西省大学生手机软件设计赛”、“江西财经大学数学建模竞赛”、“信息管理学院第七届程序设计大赛”中获奖的同学名单且给予表彰,并公布了“2012年国家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挑战杯”、“江西财经大学科研课题”、“信息管理学院首届学生科研课题”立项小组成员名单。
………………………………………………………………………………………………………………………………………【36】湖南师范大学举办民族管弦乐专场音乐会
11月13日晚,湖南师大第26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暨第18届学生学术节“高雅艺术进校园”民族管弦乐专场音乐会在学生江边活动中心隆重上演。校团委书记晏昱、音乐学院党委书记刘小娟、校团委副书记陈宇、罗繁荣、树达学院副院长王齐与200余名学子观看演出。
一曲高亢激昂的《北京喜讯到边寨》拉开了演奏会的序幕。根据古曲改编的《月儿高》描绘出一幅繁星点点、星月交辉的画面,轻松欢快的《校园畅想》,琵琶、笛子、二胡等民族乐器经典曲目的串烧演奏,浑厚的男声独唱《在那遥远的地方》,悠扬婉转的《古槐寻根》,动人歌声与民族特色舞蹈完美结合的《一杯美酒》,台上指挥家精彩地指挥,乐团出色的演奏,飘扬满场的美妙乐曲,掀起了现场一个又一个高潮。给现场的观众带来一场视听的饕餮盛宴。
本次活动以“感悟高雅音乐,传承民族文化”为主题,旨在引领新时代的大学生更多的了解中国优秀的民乐作品和民族乐器,更好的传承民族文化,提高大学生的艺术素养与品位。
………………………………………………………………………………………………………………………………………【37】兰州大学“本草”大讲堂讲授天然药物资源开发
10月26日上午9点,兰州大学药学院第九届“本草周”系列活动之“本草”大讲堂在榆中校区天山堂B501顺利举行,生药研究所马志刚教授为同学们讲解了《天然药物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2012级新生及院团委书记畅兆锋等参加了本次讲座。
马老师就天然药物的综合利用展开介绍,提出药物的利用不仅应关注已知药用部位,还应当注重对药物其它部位的开发利用。他针对民间药物的潜在价值进行阐述,认为是未来新药产品研制的潜在宝库。他提到,药物资源在食用及化妆等日用消费品方面也可以发挥巨大作用,应当扩大其利用范围,从而造福人类。
此次讲座丰富了同学们中草药资源及应用方面的知识,对促进同学们在药学专业方面更好地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38】第十二届“创新江南”大学生科技文化节隆重开幕
为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提倡科学方法,构建和谐校园文化,让更多的青年学生参与到学生科技学术创新活动中,11月14日下午,由校团委、科学技术研究院、教务处、学生工作处、学生会、研究生会等部门和组织联合主办的“创新江南”第十二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节在北区大学生活动中心隆重开幕。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符惠明出席开幕式,相关部门负责人及各学院党委副书记、分团委书记以及学生代表参加了开幕式。
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符惠明宣布江南大学第十二届“创新江南”大学生科技文化节开幕并致辞,对本次科技节隆重举行表示热烈祝贺,对新世纪以来获得的科技文化节成果给予充分肯定,认为我校科技文化节已经形成了以全国挑战杯竞赛为契机,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格局。他对全校师生提出三点希望:希望引导创新,浓郁氛围,最大限度开展群众活动;希望不断鼓励挑战,提高挑战成绩,为挑战杯夯实基础稳固提升;希望学校各部门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的工作重心,鼓励支持青年创业,服务人才培养。同时,他还希望广大学生发扬永不懈怠的精神,积极投身于科技节各项活动中去。
开幕式在“创新江南”微电影中拉开序幕。校团委副书记刘长青就本届科技文化节的活动方案作了介绍,并提出本次科技文化节将以“创新江南”作为一级工作品牌,将“笃学江南”和“导航江南”作为二级工作品牌,以“笃学江南”服务学风建设,与第一课堂呼应;“导航江南”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形成第二课堂的牵引。数媒学院分团委书记包羽对“创新江南,笃学江南,导航江南”的文化节logo进行了展示,对其设计理念进行了详细解读。开幕式上,与会嘉宾还为第十一届“创新江南”大学生科技节先进单位进行了颁奖,化工学院、药学院、商学院等十个学院分团委喜获荣誉。
据悉,本次科技文化节以“创新江南”为主题,以一主多分的形式,包括开幕式、学科知识竞赛、“旭野杯”瑞宁移液达人赛、江浙沪三地大学生创业计划邀请赛、e江南“我的应用”设计大赛、闭幕式等系列活动,主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各学院组织各种科技创新活动,来激发广大青年学生对探索科技、追求真理的热情和信念。
…………………………………………………………………………………………………………………………………………【39】井大举办“中国记者节――记者在路上”专题晚会
11月10晚6点半,为纪念我国第十三个记者节,井冈山大学学生会堂隆重上映了“中国记者节―记者在路上”专题晚会。院党委书记欧阳杰、副院长邱斌、庐陵文化研究所副所长丁功谊出席并观看了晚会。
整个晚会以书篇的形式推进,中间穿插新闻系首届新闻写作大赛中获奖的学生记者颁奖仪式,新闻系副主任梁长荣、吉安媒体校友刘蓉、欧阳国、李峰、胡骏、莫春盛、任洪广、郭敏、王刚、刘洁光、罗竞倬、李玉城出席并为获奖学生颁奖。记者风采展、新闻师生情、传媒苦与乐、爱在人世间,几个板块的节目精彩表演博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和欢呼声,整个晚会其乐融融,体现新闻系学生的相亲相爱。
在校党委宣传部部长李裕福的精彩致辞宣布开幕之后,由人文学院文艺部表演的《江南style》拉开了帷幕,表演者们身着奇装异服,加上搞怪动作,幽默效果十足,博得满堂喝彩,一下就把整个晚会的热闹气氛给点燃。
由09广电黎诗露带来的《淋雨一直走》,甜美而又嘹亮的歌声唱出了自己的心声,也唱出了新闻系所有学子的心声:“在新闻记者的路上,不怕苦、不怕累,会一直快快乐乐走下去。”
11新闻班和12广电本(1)班带来的街舞、肚皮舞、恰恰舞终于闪亮登场啦。在音乐的召唤下他们扭动着身体,稳而不乱的舞台作风,完美的跳完了每一个节奏,让在场的观众撕心裂肺的欢呼起来,一饱眼福,观众又被雷到了。精彩、精彩
12广电班,新闻班和编导班班带来的小品,情景剧,相声表演,演绎了记者神圣的工作使命和不一样的生活方式。舞台剧《西游歪传》更是把广电视野报的名声映入到每一位学子的头脑中。备受瞩目的校媒T台秀,把井冈山大学各大媒体的报纸杂志通过T台走秀的方式展现在观众面前,华丽的外表加上人文风气的推广,带给观众一场精彩绝伦的视听觉盛宴和精神享受。
在晚会过程中还穿插了读研校友组,媒体校友组,各个行业校友组发来的记者节贺词和对在井大新闻系学子的祝语。在各行各业从事工作的学长学姐们用亲切的言语给新闻学子谆谆教诲,并寄予美好的期望。新闻系首届新闻写作大赛的颁奖仪式也被搬到了晚会现场,获奖学子在获奖的同时感受着新闻系的活力与生机,“以后我一定会更加好好学习自己的专业,希望有朝一日也可以站上学生会堂领奖,接受被人肯定的掌声”一位来自12新闻班的同学在观看颁奖环节时说道。
最后,“中国记者节――记者在路上”专题晚会在由身穿班服的全体11新闻班带来的《相亲相爱》中圆满结束。
此次晚会是由井冈山大学人文学院主办、新闻系承办、11新闻办协办的专题晚会,盛大的阵容,多样的节目,隆重的颁奖仪式,容学习和娱乐为一体,让更多的人来了解记者,庆祝记者节。据悉,本次专题晚会重点是为了庆祝第十三个记者节,弘扬记者精神,同时也让全校更多学生了解关于新闻工作者方面的信息,增强新闻系专业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
※理论探讨※
………………………………………………………………………………………………………………………………………【40】莫言:沉默者的胜利
中国有两位诺奖得主,他们都是沉默者。
10月11日19点,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中国第二位诺奖得主。据说他当时的第一反应是“overjoyedandscared(狂喜并惶恐)”。
这是中国人首次摘得诺贝尔文学奖,百年来的遗憾终于圆满。然而,一些人会有新的遗憾,因为莫言除了小说写作外,在公共领域几乎是位沉默者,这被认为是背离了诺贝尔文学奖的“理想主义倾向”。此外,作为中国作协副主席的莫言,今年还与另外99位作家一起手抄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迹近自污。记忆力不错的人,还会翻出2009年莫言在德国法兰克福书展上的演讲,当时他说,“优秀的文学作品应该超越党派、超越政治”,对深受政治侵扰因而极度期待文字英雄的中国人来说,这活像是一个作家交出投降书。
不过,莫言虽缺乏推墙的勇气或兴趣,但还没有站在墙的那边(至少作品没有)。他退缩到自己的文学王国中去,不做勇士,但也并非隐士,在他的小说中,仍然充溢着对历史、对现实苦难的揭示。
莫言的作品很少有鲜明的政治立场,尽管他对政治并非全无看法。他的政治观点,常以特别迂回的方式藏起来,这是一个体制内作家的本能。他恪守了自己笔名所规定的法则:莫言。
原名管谟业的他曾谈及笔名来由:文革开始时,因为家庭出身上中农以及叔叔被划为右派,年仅十岁的他被视为“坏分子”而被迫缀学,回乡务农。他祖父只不过有几亩地和几头牛,在当时就被划为阶级敌人。童年的悲剧性遭遇,让他取名字谐音来作笔名,以告诫自己。
成年后,莫言饱看了太多农民的忧伤和苦难,因此更加小心翼翼,将悲伤与愤怒打扮成无动于衷。我见过对莫言小说最好的一句话评论是:“他笔下的所有人物都不具备同情自己的能力”。这决非指责莫言没有悲悯,相反,喜欢佛学的他,无论言谈还是写作,都具备人道主义情怀,只是不肯露骨而已。
莫言是一个作家,不是社会活动家,也不是公共知识分子。人们常常认为,只要名气足够大,又能写字,就是公共知识分子。这是一种误会。持批判立场,就公共问题面向社会公众写作的知识分子,才是公共知识分子。作家可能是公共知识分子,也可能不是。莫言恰好就不是。他很少就公共问题发言,他只是一个喜欢写小说也会写小说的手艺人。
人们对莫言的敢言期待,可以理解,却未必站得住脚。人们对他的失望,则是一种变相的期待,仍然没有必要。莫言有巨大的名声,但他没有义务以此来对抗体制。我们可以因此不喜欢他,但没有太多理由去要求他。
三年前,莫言在德国法兰克福书展上讲过这么一个故事:“歌德和贝多芬在路上并肩行走。突然,对面来了国王的仪仗队。贝多芬昂首挺胸,从仪仗队面前挺身而过。歌德退到路边,摘下帽子,在仪仗队面前恭敬肃立。年轻的时候,我也认为贝多芬了不起,歌德太不象话了。随着年龄增长,我慢慢意识到,在某种意义上,像贝多芬那样做也许并不困难,但像歌德那样,退到路边,摘下帽子,尊重世俗,对着国王的仪仗恭恭敬敬地行礼反而需要巨大的勇气”。
言为什么会有这种看法?为什么对着国王的仪仗行礼反而需要勇气?也许因为在艰难时代长大的他,深知驯服中藏着牺牲与妥协的意味,而这同样需要勇气――战胜自己的骄傲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莫言像一颗种子从岩石缝里长出来,渐渐长成树,他不会让自己轻易跌下悬崖。
据莫言自述,他1955年出生在山东一个荒凉农村,家里人口很多。在五六十年代,物质生活极度贫困,他像小狗、小猫一样长大。上小学时,碰上文化大革命,在学校跟人家造反,上房拆瓦。文化大革命没结束,就辍学回家劳动,因此他的正式学历是小学五年级。1976年,他参军,离开农村。1984年进入解放军艺术学院,学习了两年,期间写出成名作《红高粱》。1988年他到北京师范大学,走上专业创作道路。
莫言曾经做过一个关于自己创作源泉的报告,他说:“饥饿和孤独跟我的故乡联系在一起。在我少年时期,吃不饱、穿不暖,牵着一头牛或者羊,在四面看不到人的荒凉土地上孤独地生存。饥饿和孤独是我创作的源泉”。
饥饿和孤独是莫言创作的源泉,农村和农民则是他创作的对象。莫言的长篇小说《生死轮回》,主题不限于土改,但对土改的残酷有深刻准确的描写。就在今年9月,莫言还转播了一条关于农村问题的微博,并且加上评语:“关键是要像1951年土地证上写的那样:土地是农民的私有财产,有耕种、变卖、赠予等自由,任何人不得侵犯。”
他另一部长篇小说《蛙》,主题则是计划生育与悔罪。就这部小说接受许戈辉专访时,莫言说:“我本人也有很深的忏悔心理。我当时就是以非常冠冕堂皇的借口就把孩子做掉了,很多人有这样的经历。这是我们内心深处很痛的一个地方”。可是,当被问及对计划生育政策的看法时,他却笨拙地为政府辩护:“中国制定计划生育政策也是迫不得已。党和国家领导人,他们也是丈夫,也是儿子,也是父亲。他们难道不愿意子孙满堂吗?当时之所以制定这么一个政策,确实是我们国家的人口增长幅度太快了。如果不进行计划生育的话,到现在没准儿已经21亿人口了。从国家利益上来讲,推行独生子女政策是有一定道理的”。莫言这段话如果是真诚的,那他缺乏足够的智识,反之则不真诚。
一个人不真诚,或没有勇气说出心里话,不一定是因为坏,还可能是因为软弱。莫言说过,“是内心深处的软弱,使我千方百计地避开一切争论”。他说自己甚至坐出租车都怕司机给他“甩脸子”,因此加倍小心。记者问他,你对出租车司机都恐惧,怎会有勇气写出最残酷的社会现实并呈现给读者最本真的东西?莫言回答说,在现实生活中越是懦弱、无用的人,越可以在文学作品里表现得特有本事。文学就是把生活中不敢做、做不到的事情在作品里面做到了。
莫言的确做到了不少事情。他创造了一个属于他的高密东北乡,一个未必漂亮但足够厚重的世界,这个世界的上帝、总督和平民都是他,当然还居住着存在或不存在的父老乡亲、远朋近友、生人亡灵。常有人将莫言比作福克纳,我觉得莫言最好的作品与福克纳最差的作品相比,并不逊色。莫言不能算大师,但有独特风格,能成一家之言,即使不得诺奖,也够资格被写入任何一部中国当代小说史。
莫言的文学风格,我并不喜欢,觉得腐味过重,流汤滴水,其移植拉美的魔幻现实主义,混搭上中国民间信仰及民间故事,有时也显得糙拙。但我承认并尊重他的文学才能,认为不在村上春树之下,而在另一位诺奖得主、法籍华裔作家高行健之上。他的获奖,是政治之外的文学理想主义的胜利。
关于文学的理想主义,莫言曾说:“优秀的文学作品是属于人的文学,是描写人的感情,描写人的命运的。它应该站在全人类的立场上,应该具有普世的价值”。接下来他话锋一转,从普世价值上匆匆溜走:“作家对社会上存在的黑暗现象,对人性的丑和恶当然要有强烈的义愤和批评,但是不能让所有的作家用统一的方式表现正义感。对文学来讲,有个巨大禁忌就是过于直露地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在我看来,莫言深爱也深恨的是农村,不是城市,而政治主要是在城市里展开的,因此,他的普世价值,指向的不是政治,而是土地。
莫言获奖,是他个人作品的胜利,也是一个沉默者的胜利。对部分中国人来说,这胜利似乎略有点疲软。不过没关系,文学与政治,本来就不是注定要捆绑在一起。作家的成就与他的政治勇气,也没有必然联系。只是在当下中国,人们太渴望有限制权力的权力,以致将文学当作匕首,将作家视为斗士。
201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莫言,瑞典皇家科学院有诸多考量,而对其文学成就的尊重和认同,必定是最重要原因之一。不管怎样,莫言是中国第一个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让我们暂时放下遗憾,向他表达真挚的祝贺。
………………………………………………………………………………………………………………………………………
(资料收集:刘琳琳 曾世花 徐莲 李元浩)